查詢

為什麼那麼多人要去西藏?

西藏是一個神秘的地方,除了風景獨特,有高反,異域,人少,本質上跟其他地方沒什麼區別。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想去西藏?

為什麼那麼多人要去西藏

 有些人去了一次,還想去再次騎行去西藏?
究竟是什麼力量讓西藏在這些人心目中這麼有魅力?

魅力的西藏

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那邊風景實在是很美。
對於愛挑戰極限挑戰自我的人來說,花錢去讓自己缺氧頭疼並且不斷重新整理所去過的最高海拔是很有樂趣的。
對於心裡雜念特多的人,過去看看純樸的藏民可能是一種精神昇華。
對於信藏傳佛教的人,那裡是聖地。

藏區湖泊

西藏概況

西藏是以藏族為主體的民族自治區,地處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千米以上,南隔喜馬拉雅山脈與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等國接壤。北部和東部與新疆、青海、四川、雲南等省區為鄰。

在吃飯的藏民

西藏既有獨特的高原雪域風光,又有嫵媚的南國風采,而與這種大自然相融合的人文景觀,也使西藏在旅行者眼中具有了真正獨特的魅力。至今,還有許多藏族人的生活習俗與高原之外的現代人有著很大的距離,也正由於距離的產生,才使西藏的一切具有了觀賞價值。

西域雪山

對任何一個喜歡自助旅行的人來說,走川藏線都該是第一選擇。因為這條線最能讓你感受到“在路上”的美妙和神奇。

拉薩-布達拉宮

 說起這條線,很多人都會滔滔不絕,故事之多令人暈眩,精彩程度使人嘬舌,直到他(或她)自己說得淚留滿面,你都不知道這些事情到底是真發生了,還是胡編亂造的。當然,在他(或她)沒去之前,也曾像個傻子一樣聽不少人講過,也曾經懷疑並且嚮往,直到從那條線回來了,回到城市,那些在川藏線上發生的一切,才點點滴滴的呈現出來,如同尼洋河一般清澈而又充滿波瀾,就像怒江峽谷一樣雄偉而又起伏蜿蜒。所以,走過川藏線的人多少都有那麼一點神經質,為什麼?因為他們的確感動了,這種感動有時候連他們自己都不相信,然而這真的是事實。

有些事現在不去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冒險精神

旅行途中沒有危險就不叫旅行了。因為所有的樂趣都是克服阻礙後產生的,危險激發了人的生命力,讓身體中的每個細胞都興奮起來,度過難關後就會有種力量釋放後的快感。  

單車組隊去西藏

川藏公路可以說是中國最艱險的路段。一半以上的路是在峽谷中和山脊上穿行。而且,不斷的塌方和泥石流增加了這條線路的不確定性,有些路段(比如通麥、怒江峽谷、芒康、雀兒山等)可能會因此中斷,一堵車就是幾小時、幾天甚至更長時間。即便透過,也必須冒著栽到山溝裡的危險,必須非常小心。在2400多公里的路途中,你常常會看見一些彎道或者懸崖旁插著藏族的經幡,即有祭奠也有提示的作用——這意味著曾經有汽車在這裡發生意外。

川藏線路

變幻的美景

川藏線幾乎囊括了藏區能夠看到的所有景緻。從藏南谷地的豐饒、林芝原始森林的蒼翠、被譽為“東方阿爾卑斯山”的然烏地區雪山襯托的高原湖,到三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匯流處的峽谷地帶的險峻,中間經過昌都康巴藏區濃郁的宗教氛圍和邦達草原的牧區風光,直到雀兒山口長年不化的積雪、新路海巨型瑪尼石刻、小城康定跑馬山上溜彎兒的老太太……我的天,這一路簡直讓人看花了眼。

日照高原-二郎山

任何美都是相對的,最漂亮的姑娘天天守在身邊也會感到厭倦。可在川藏線上,每天都會看到決然不同的景象,這就最大限度的滿足了旅行者的審美需求。你想吧,西遊記中最幸福最快活最滿足的人是誰?我認為是豬八戒。因為每天都能看到那麼多MM,什麼蜘蛛精啦白骨精啦牛魔王它老婆高老莊的小姐,每天都是新鮮刺激的,多有趣!

生活也可以這樣

所以,在川藏線上旅行,會充分激發你對新鮮事物強烈的好奇,只要你別像唐僧那樣只管閉眼唸經廢話連篇,也別像孫悟空那樣總要分出是人還是妖,你就會無比快樂。 

世外桃源

愛情,還是愛情

曾有人撰文,試圖分析為什麼川藏線是愛情多發地帶。其實道理很簡單,愛情是一種情景的產物,是隨客觀環境變化而變化的情緒波動。路途艱險,美景迷人,早把男驢女驢們撩撥的興奮異常,本來就出於情感的真空狀態,加上途中耳鬢絲磨同車共宿,難免產生非分之想。而且,彼此大都不熟悉,保證了愛情誕生的必要條件——神秘感,什麼背景身份社會地位月收入,這些在城市裡抑止激情的世俗條件統統可以扔到腦後了,愛了再說先!這也符合愛情的“新鮮制勝”法則:陌生者更能贏得愛情。

川藏線上的愛情

川藏線上的愛情,總是一見鍾情的,大多不考慮後果,考慮後果是回到城市以後的事情,可對於城市的一切,雪山、草原和吉普車從來都不承擔責任。有一點可以肯定,在川藏線上發生的愛情,一旦延續下來,其忠誠度絕對讓人放心。因為這樣相愛的驢們,內心都被共同的浪漫經歷栓在一起,那是一把奇妙的連心鎖,有魔力的,很難擺脫。還有,即便以後各奔驢途,那份回憶也將是永久的,不過甜蜜還是苦澀只有自己知道。

所謂一見鍾情,便是如此

 那一世   (倉央嘉措)

那一日
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
驀然聽見你誦經的真言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
只為觸控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刻
我升起風馬,不為乞福
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天
壘起瑪尼堆,不為修德
只為投下你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
聽一宿梵唱,不為參悟
只為尋找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瞬
我飛羽成仙,不為長生
只為佑你平安喜樂

那一日,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

只是,就在那一夜
我忘卻了所有
拋卻了信仰,捨棄了輪迴
只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舊日的光澤

路邊開花的樹木

川菜及飲食觀念

吃慣了北京味的川菜,以為只有魚香肉絲、麻辣火鍋、水煮魚才是川菜。可在川藏線上,對川菜的概念更加質樸而充滿鄉土氣息了。整個川藏線上的飯店,老闆是四川人的佔大多數。尤其是一些小飯館,一色兒的川菜。特點是一般沒選單,你可以到廚房和廚師(一般就是老闆或老闆娘)商量著來,青菜都是洗淨了擺開,要渾要素怎麼搭配湯裡要不要味精,你隨便點,連價錢也是看情況而定。不像在城裡,好壞只能上桌後知道,一邊吃一邊懷疑後廚是不是少給了。川藏線上的小飯館,充分體現了吃的自主性,那真是以顧客為主。這種感覺就像串門,而且是到好朋友家串門,主人不但餵你吃喝,還為你答疑解惑,比如介紹路況及附近的景點。

悠然吃草的牛

味道當然好極了,這可能和人在路上新陳代謝加速有關,反正總餓,吃飯就香。有一個小技巧,每次點菜前你先讓老闆上一碟泡菜一碟泡雞爪(這是最正宗的川菜了),如果好吃,這家飯菜的味道一定好。我曾在甘孜縣政府招待所食堂,就著美味的泡菜吃了一盆米飯,撐著了,半小時之後才勉強站起來走回客房。吃慣了這樣民間化的川菜,回到城裡肯定不適應。有時候只想要點兒泡菜就一碗白米飯,因為吃到最後,你發現最好吃的食物肯定是最簡單的。你會對所有奢侈的饕餮行為感到厭倦,進而讓自己的食譜變得極簡單樸素。我認為從環保和健康角度說,川藏線之旅絕對令人受益。

藍蓮花

生活閱歷

如果你是揹包族,走趟川藏線,該學會的都學會了,不該學會的也學會了。這當然不是指泡MM的經驗。 做一次自助旅行需要制定計劃,從前期的資料收集、線路選擇、確定日程、購買裝備,到途中結伴、聯絡司機、探路、住店、調整飲食、合理安排體力,以及處理各種難以預測的緊急情況,走一趟川藏線,你肯定門兒清,因為所有這些都是必須經歷的。

曲折的山路

如果你是新來的,最好找幾個曾經來過的“驢”結伴,他們的經驗非常重要。川藏線上的景點有時候當地人都不太清楚,比如一些神山和古蹟,就像北京人不一定知道故宮有幾座宮殿一樣。老“驢”們常有獨特的發現,而且都是適合旅行者口味的;你還會學到不少架車經驗,因為路況複雜,對車輛的保養非常重要,被拋在半路的感覺太痛苦了;學會討價還價,而且要和司機和睦相處;學會和不同民族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陌生人打交道;學一些簡單的藏語;還能學一些實用的氣象常識,不要完全相信天氣預報,明白什麼叫“十里不同天”;在一些徒步線路上,依靠當地嚮導(有時候他們也是你的“背夫”)是必要的,在叢林裡行走你要知道對付旱地螞蝗的幾種方法(撒鹽或者用尿澆),等等。 在所有的旅行經驗中,與人相處的技巧是最重要的。你會發現,尊重他人並且善於營造活躍的氣氛是兩種有力的武器。彼此尊重才能團結,而樂觀可以贏得信任。旅途中最大的敵人是抱怨,這不但影響心情損害樂趣,而且很可能導致不必要的危險。

川藏線上到處都是美景

虛榮心

如果你問一個人的愛好是什麼?他想來想去不知道答案,臉有點紅,多半抓耳撓腮了半天蹦出倆字:旅遊。嘿嘿,如果你再問,去哪裡遊過啊?他開始興奮了,上海啊、深圳啊,北京啊,杭州啊,住五星級賓館啊,吃大閘蟹啊,一副志得意滿的樣子,最後還會補一句,對啦,俺還出過國,去了趟東南亞呢! “旅遊”成為人們掩飾無聊甚至炫耀虛榮心的託辭,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單車上路

到川藏線旅行——我更願意說成“旅行”,而不是旅遊(這是我一個常年在路上游走的哥們強調的)——可以讓人擺脫這些俗不可耐的想法。原因如下:一,要去,川藏線不是想去就去的,準備工作比較複雜,是對自己體能、心態、知識儲備的一次考查,這樣的計劃過程本身就具備了意義,玩兒得比較高;二、去了,就是一次挑戰,天氣惡劣路途漫長,你很可能半途放棄,這時會考驗你的自信心、意志力及判斷力;三、培養合作意識,“驢友”們來自四面八方,性格差異極大,矛盾衝突無可避免,一起玩而且玩得開心玩得有趣,是需要彼此配合的;四、發現真實。這話聽上去有點玄,其實挺實在。川藏線與城市的距離太遙遠了,雖然它把都市的繁華連線起來,但它自己那麼樸素,它是人在大自然的畫布上輕輕描畫的一道鉛筆印,你順著它走,一直走到自然的深處,等你走出來,會懂得樸素原比奢華更讓令人心動。

小喇嘛

信仰

往嚴肅裡說,認真地走一趟川藏線,會改變你的信仰。本來信仰這東西很縹緲,不好把握,可當我在魯朗林海看到被燒燬的大片森林,當我在八宿的小木屋裡用熱水洗了洗腳,當我在邦達鎮的三叉路口迷失了方向,當我在昌都強巴林寺的大殿裡迷戀著一束陽光,當我在塔公草原目睹了雅拉雪山在夕陽中頷首,當我在快要報廢的北京吉普上顛簸,當我在達瑪拉山口拍下一塊五彩的瑪尼石——我想我發現了信仰的影子——那個從東風大卡車上跳下來和我們搭話的藏族姑娘,她的笑容已經模糊了,她的身影還留在我的腦海裡。

去西藏的人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

這些事實構成了必須前往川藏線“朝拜”的一些理由,它們雖然不完備,但頗具代表性。重要的是,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經歷,讓這些理由豐富起來

趁著年輕,去做自己想去做的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