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刀傷錦

[ 成語故事 ]

春秋時,鄭國的執政者子產,姓公孫,名僑,是個精明能幹的政治家。當時鄭國在今洛陽附近,新鄭就是它的都城。它不但是地處列國的中心,而且南邊的楚國和北邊的晉國,又正在互相爭奪霸權,小小的鄭國,夾在兩個強大的國家之間,處境很困難的。加以鄭國貴族內部的矛盾也相當大。可是,鄭國從鄭簡公時子產當政起,經過定公、獻公、聲公,幾十年間對外能保持獨立,對內也比較穩定,這主要應歸功於子產的施政有方。歷史上對他有較高的評價。(參看“包藏禍心”、“得其所哉”)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載有關於他的一段故事。

鄭國的大臣子皮(即罕虎,是當時貴族的領袖)要叫尹何去當他的封邑的長官。子產不同意,說:“尹何年紀太輕,恐怕不能勝任。”子皮說:“他忠厚老實,我很喜愛他,他不會違抗我的。讓他去學習學習,慢慢就能勝任的。”

子產說:“這樣不好。對於所喜愛的人,應當對他更要負責。現在您因為喜愛他,卻叫他去做官,這等於把刀交給一個不會操刀的人,讓他去任意亂割,這隻會對他有害,而且,因此會有更多的人受害。”

子產接著又說:“打個比方吧。假如您現在有一匹美麗的錦緞,您一定不願意交給一個不懂裁衣的人,叫他拿去學習剪裁。國家領土、主權,是我們身家性命安全的保障,怎能隨便交給年輕不懂事的人去學習管理?難道一個城市、一個地區,還不如您的一匹美錦重要嗎?……”

子皮聽了這番話,連連稱讚子產的見識遠大,從此更加信任他、支援他,讓他把鄭國治理好。

古人比喻把官職交給才能不足的人,因此就叫“美錦學制”。凡不能勝任重要的職務而偏讓他去幹,結果壞了大事,就叫“操刀傷錦”。

《北史·魏咸陽王禧傳》說:“未能操刀而使割錦,非傷錦之尤,實授刀之責(明知他不會使用剪刀,卻偏讓裁剪美錦,這不是剪壞美錦的人之過,實在是給他剪刀、讓他亂剪的人之罪)。”北魏《溫子升西河王謝太尉表》說:“常恐操轡傾輪,操刀傷錦(往往擔心駕馭車子而翻倒了車,剪裁衣料而糟蹋了錦)。”意思都一樣,都是說的別讓不能勝任的人勉強任職。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曹衝稱象
下一篇: 滄海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