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局新來個李局長,這天召開局黨組會,商討單位發展事宜。他剛開了個場,就立馬引來班子成員一片抱怨聲。
一個班子成員說:“地震局雖是正科級單位,但比起其他同級單位,人員編制少,辦公場所差,怎麼發展?”
另一個班子成員介面說:“我們這種小部門,姥姥不疼、舅舅不愛。不說別的,每年去縣裡申請增加經費,不說個口乾舌燥都不給批。每逢過節,像財政、工商等職權部門,門庭若市,車來車往。再看我們單位,冷冷清清,說句不好聽的,連只狗也不願在門口溜達。”
辦公室小陳更是氣憤:“現在出門辦事,我都不敢說自己是地震局的,就怕引來輕視的眼光。要是發生一次地震或許就好嘍!”
看著下屬們義憤填膺的樣子,李局長頓覺肩上擔子重起來,這牢騷,分明是對他莫大的鞭策呀!李局長決定將上任的第一把火燒到提高單位的社會地位上。透過分析,他認為單位之所以地位不高,主要是因為權輕位卑,宣傳又不到位,引不起社會的重視。
這天,李局長把小陳叫到辦公室說:“小陳,你去廣告公司做上幾個防震宣傳條幅。”
小陳不解地問:“李局,現在也不是全國防震日,做條幅幹啥?”
李局長說:“要想讓大家瞭解關注地震局,必須製造宣傳效應,條幅一掛,氛圍就出來了。”
小陳疑惑地說:“為什麼不去電視臺做宣傳呢?那效果不是更好嗎?”
李局長把眼晴一瞪,說:“你知道個啥?電視臺做廣告,黃金時段播出要收費五千多,還只播一星期。做公益廣告雖不收錢,但只能在電視下方打字幕。不說現在電視沒人看,就是有人看,誰會在意那轉瞬而過的字幕。”
小陳愣住了,沒想到李局長竟然對這些事情瞭解得那麼清楚,看來是提前做足了功課。不過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李局,在縣城街道掛條幅必須徵得城市管理局的同意。”
李局長一愣,說:“是嗎?你趕快聯絡一下管理局……我看縣政府前面廣場的位置不錯,人來人往的,要是往那兒一掛,準有效果。”
小陳當即給城市管理局打了電話,沒想到對方回話說,要想在縣政府前面的廣場掛條幅必須經縣政府辦公室同意。
李局長說:“這麼麻煩,咱這是宣傳科技知識,也不是為個人做廣告。”略一沉吟,又說,“這樣吧,縣府辦的方主任正住在我租的房子樓上,我跟他說說。”
方主任接到李局長的電話也很驚訝:“李局長,你搞啥名堂?全縣上下正在全力創衛生城市,到處掛的都是創衛條幅,你現在突然掛出個防震宣傳標語,好比是羊群裡冒出頭牛來,不倫不類的,再說現在也不是防災宣傳日,等到時候你再掛,不就行了嗎?”
李局長不同意方主任的看法,他反駁說:“防災沒有時間限定,要時刻具備這種憂患意識,汶川大地震的教訓難道不值得我們警惕?”
方主任笑道:“你這還上綱上線了,再不答應就好像我沒憂患意識了。不過,縣政府前面的廣場是不能掛條幅的,縣裡有明確規定,你看創衛這麼大的活動都沒在那裡掛。別的地方,只要城市管理局同意,你隨便掛。”
方主任的話很圓滑,沒說同意也沒說不同意,最後卻又把皮球踢了回來。沒辦法,李局長只好安排小陳再去找城市管理局。
為防止對方再踢皮球,李局長特意讓小陳安排,請城市管理局的人吃了一頓。果真,好訊息馬上傳來了,對方答應,當天下午親自派人與小陳一起把條幅掛起來。
條幅剛掛上幾天,縣裡忽然發生了一次地震,震級不大,但也明顯感覺出來了。
那天上午,大約十一點,李局長正坐在辦公室想他的第二步計劃,忽然耳邊傳來“轟隆”兩聲巨響,震得辦公桌上的水杯都倒了。李局長心下暗罵:“媽的,修路放炮也不採取點防震措施,害我檔案都溼透了。”正待拿毛巾清理,小陳驚慌失措地跑進來,結結巴巴地報告說:“李局,不好了,剛才縣裡發生地震了。”
李局長拿毛巾的手僵在半空,不相信地說:“就那兩聲巨響?不是局辦公樓後面修路放的炮?”
小陳擦了把額頭的冷汗說:“不是,剛才監測中心來電話了,是地震,震源在縣城東南三公里處,震中距離六千米,震級三級。”
李局長的心一下子提了起來,緊張地問:“跟縣兩辦報告了嗎?”
“還沒有,一接到監測中心電話就先過來向您彙報了。”
李局長扔掉毛巾,二話不說趕緊打電話報告。剛掛下電話,縣裡主要領導的電話接著跟了過來。領導交代讓他嚴密監測,有情況及時進行彙報,並做好災情釋出和社會群眾的情緒安撫工作。
還好,有驚無險,大的餘震沒再發生。同時,由於問題處理得當,也沒引起群眾的恐慌。
李局長鬆了口氣,並暗自得意起來,條幅一掛,地震接著就發生,這宣傳效果是真正到位了。
地震事件平息後的第二天,縣政府召開了新聞釋出會,各地報社電視臺的記者來了不少。
縣府辦方主任代表官方對整個過程進行了還原,並對如何應對這次突發事件作了具體通報,還特意表揚了地震局,說他們反應迅速,措施到位,沒有引起社會恐慌,為以後處置突發事件積累了經驗。
其間,有省報記者提問:“聽說地震前夕,你們做足了宣傳,還掛了防震的宣傳條幅?是不是早有預感呀?”
方主任糾正道:“不是預感,是重視,我們要防患於未然。”說到這兒,他忽然來了興致,“各位記者朋友要不要跟我們去參觀一下條幅?”
方主任話畢,立馬得到大家的熱烈回應。他回頭招呼坐在旁席上的李局長說:“既然記者朋友有這雅興,不妨領他們看看,這也是你的功勞啊!”
李局長也想借機再露把臉,興奮地答道:“好啊。”並朝站在臺簾後的小陳招了招手,“小陳,你來帶路。”
小陳略一躊躇,方主任和李局長已領著記者們走出了釋出會會場。他只好硬著頭皮跟了出去,剛到門口,李局長又跟他交代說:“你坐我的車,我和方主任陪記者們坐縣裡的中巴。”
小陳前頭帶路,李局長和方主任他們緊隨其後,七彎八拐走了五六個路口了,也沒看見有地震局的條幅。
方主任不禁疑惑地說:“李局長,滿大街上都是條幅,咋不見你們的呢?”
李局長也納悶:“我也不知道,條幅是小陳負責去掛的。”
兩人正嘀咕著,忽見頭車停了下來,小陳從車裡鑽出來,緊接著跑到中巴車前說:“方主任、李局長,到了。”
方主任和李局長從車裡走下來,朝四下看了眼,然後小聲質問道:“咋把條幅掛到這裡了?不知道這小區已經開始拆遷,人都搬得差不多了嗎?守著這堆記者,你不是讓我們難堪嗎?”
小陳委屈地辯解說:“縣城裡到處都是創衛條幅,哪有地震局的位置。這條好歹還在小區,其餘的幾條都掛在了外環路上,老百姓更不容易看到了。”接著像跟誰賭氣似的又說了句,“就這樣,還請了一頓酒才讓掛上去的,不然連今天這個露臉的機會都沒有!”
方主任的臉微微一紅,隨即轉身攔住將要下車拍照的記者們,神情尷尬地說:“這幾天風大,把條幅都吹掉了,咱不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