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過年

[ 現代故事 ]

心裡的花,帶你回家,感受我家鄉的文化,看看我的老爹老媽,讓他們也看看你這朵美好的花!

德昌高興地哼著改了的歌詞,握著九月的手,車速時急時緩。再翻過前面的崗坡,一路下去,不過二三里地,就可以安全進村了。疫情隨時播報,一路上還算順利,被攔著量了幾次體溫,都正常。剛才幾個發小還高興地相約,晚上就見,好好喝酒好好說話……

手機響起。“是我爹,快接。” 德昌想讓九月多給爹說話,就握好方向盤,把手機遞給九月。

“……爹,好。” 九月臉色有些紅,“哦,德昌說馬上過東大崗……哦,好,好。” 九月將手機遞迴德昌,德昌接了,爹的聲音遲疑,“你們下崗後,先停那裡,我在那等,還有你媽,你嬸……”

沒關閉手機,德昌就又衝九月眨眼睛,“幾輩子沒有當過公公婆婆。爹媽他們出村接咱了,還有大娘,二嬸,小妹……”說著,車子下了東崗,往村子方向駛去:心裡的花,帶你回家……

崗坡下,爹,媽,遠遠著衝著車子來的方向揮手、擺手。一輛三輪車橫在路中央,車把上一張紅紙:歡迎回老家,防疫不防人。

停車。七八米遠,有道簡易限高杆,上橫一道標語:疫情緊急,禁止進村!九月張大了嘴巴,德昌也愣住了。看見爹拿著手機衝他示意,德昌拿起了手機,“娃兒,別怪爹,不讓你們進村,上頭統一規定,防堵肺炎,都這樣……”

德昌點點頭,看見媽在抹眼淚,就握緊九月的手,“出去一下,叫媽看看你。”

兩人出了車,寒風有些涼意。德昌想往前走,媽揮了揮手,“小昌,小月,別往前走了。”

旁邊的二嬸頭一擰,“嫂子,就叫倆孩兒回家怕啥?大過年的,妮兒還是頭一回來,又不發燒,自己孩兒們!”

爹往前跨了一大步,“聽我的,先不回來。給你們啥都預備好了,米、面、油,就在三輪車上,正準備往東頭農場裡送。那裡給你們收拾了一間房,裝了空調……”

“哥,嫂子!我給你們鋪好的床鋪,還貼好了對聯,大紅喜字、福字!”一直拍照的嬸家妹子搶了一句話,衝德昌和九月揮揮手,“三輪車上有餃子餡,炸貨,零食,夠你們過年的……”

大娘和二嬸也趕緊接話頭,“九月,真漂亮!給你的紅包就在三輪車裡,拿好!不準交給德昌……哈哈!”

笑聲中,暮色蒼茫,媽又擦眼睛,“鑰匙就在媽給的紅包裡。一會兒你們把東西取車上,我們也回家過年。”

“爹,媽,姑,姨……”德昌想哭,趕緊拉住九月,鞠躬……

在大棚裡住下,九月竟然有些新鮮,給遠在城裡的父母報了平安後,與德昌擁在一起。

“不許哭,大過年的,我跟你第一次回家……”德昌抱緊了她,“我對不起你。”

“挺好,有意義,絕對難忘!”

正說著,外面隱約有廣播的吆喝聲:“喂,喂!老少爺兒們,老少爺兒們!聽好了,今年有疫情,我說個通知,春節不拜年!”

德昌噗嗤笑了,“聽出來沒有?咱村的老支書,大喇叭上喊話哩!”

“老少爺兒們,今年特殊,不走親訪友,不串門兒。外面回來的,一律先在村東的農場隔離,啥都有,也暖和,管吃管喝……誰也不例外。我家小昌,領著女朋友回來過年,都知道的事兒……剛才,沒有進村,就在大棚隔離了。我帶頭執行紀律,大家放心!”

九月扭頭看德昌,“咱爹?村幹部?”

“可不是咋的?咱爹!老黨員,老支書!別拿村官不當幹部,關鍵時候,上面千條線,就靠這根針!”德昌終於舒暢地笑了,“基礎打牢,不怕地動山搖,他老說這句話。所以,我是咱班第一個黨員,嘿嘿!”

“能哩不輕!”九月學了一句方言,擰了一下德昌的耳朵,輕輕地。

德昌的手機響了,一個陌生號碼。

“德昌兄弟,不用謝我,你住的是我的農場。我是小貓啊,想不起了?非典那年,我回來,被你爹隔離在那裡,當時是咱村的炕煙房。我給他吵架,你向我撂磚頭,哈哈,想起來了吧?老支書對,他當年組織黨員給我家割麥,度過難關……今年又有疫情,我收拾了幾間房子,萬一還有人回來……謝啥呀!都是咱自己的事。不說了,老支書又廣播了,硬氣!我得給他弄個抖音,宣傳一下!”

讀者點評:

故事的唱歌,到老村長一家村口的迎接和堅決執行政策,到最後的電話中流露的溫暖。體現了村民團結一致抗擊病毒的決心。村民對黨的政策的理解支援。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