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故事:慰問

[ 現代故事 ]

出於精準扶貧的需要,我被縣裡抽調,去偏僻的郭家店村任第一書記,為期兩年。

我在郭家店村調研了幾天,發現那些貧困戶致貧原因主要有三種:一是大病重病,二是缺勞動力,三是孩子上學。我對全村情況進行了梳理,以便精準幫扶。

今年春節前,鄉里組織對部分貧困戶進行慰問,要求旮旯村上報五戶物件。本來這事應該由村委會負責,但我看村幹部都有些推三阻四,只好自己出馬。

先去了郭四喜家。郭老四幾個月前發現得了胃癌,一次手術就把家底掏乾淨了。我剛提出鄉里要來慰問的事,他就說不用了,“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你可千萬別報俺的名。”我看他很有謙讓的品德,也不好再勸。

第二戶是郭德全家。郭大炮有小兒麻痺後遺症,幹不了重活,老婆有智力缺陷,父母年紀大了,兒女又都沒成年,屬於缺勞動力的貧困戶。沒想到,我剛說了鄉里要來慰問的事,他就堅決反對,“俺家從來都這樣,也沒啥特殊困難,你可別報俺的名。”又是一個境界高的人哪,我只能尊重他的意見。

第三戶郭福金家,屬於子女上學型貧困戶,一對兒女,一個讀大四,一個讀大一,學費負擔很重。但即便如此,郭福金也不要這個接受慰問的機會,“俺家那小子馬上就畢業參加工作了,以後一天會比一天好的。”

為啥三個最困難的家庭都不願接受慰問?我找到村裡人最為尊敬、在全村輩分最大、年紀八十有五的郭思賢老人,鄭重地提出了這個問題。老人定定地看了我一會兒,突然問道:“這次的慰問品,是不是跟以前一樣,是一瓶本地生產的食用油?”“是啊。”

“那就對了。”老人沉聲道,“前年春節前,鄉里對八十歲以上的老人進行慰問,到過我家。那時的慰問品也是一瓶本地生產的食用油,我用過一次就扔了。生產這種油的工廠是鄉長他表弟開的,盡幹些摻雜使假的事,產品質量太差銷不出去,就拿來當慰問品。不過小黃啊,這種事你也管不了,還是睜隻眼閉隻眼吧。”

我一臉憤然地剛要開口,老人又搶著補上一句:“鄉黨委書記的小舅子承包了鄉里的大部分基建工程。”

除了一聲“哦”,我再說不出別的了。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官場故事:委屈
下一篇: 開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