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鴨子是一家小餐館,不賣早餐,只中午和晚上營業,賣炒菜和滷菜。店裡最出名的,是滷菜,特別是鴨子。
佟鴨子既是店名和菜名,也是大家對店主的稱呼。店主姓佟。
佟鴨子滷鴨的特色,是香甜。香,來自幾十年那鍋老滷,加三十多種香料和中草藥熬製而成,醇厚濃郁,聞著就流口水。其次是甜。不是入口就甜,是回甜,回味時才感覺得到,淡淡的,微風般在口腔瀰漫開來,和滷香交融一體,甜而不膩。
滷鴨選材講究,只選本地兩年以上的老麻鴨,吃草和田螺魚蝦糧食長大的,絕不用飼料喂大的。飼料鴨長得快,僅一個多月,連毛都還沒長齊就長大了,毛樁還埋在鴨皮裡,根本無法清除。滷出來直接吃,有股濃烈的毛腥味兒,必須得下一次油鍋,把皮子炸酥,既可掩蓋皮下的毛樁,也可壓一壓腥味。但不管怎樣,吃起來還是滿口腥臭,肉還很柴,塞牙縫。
佟鴨子不跑油鍋,直接吃,皮上保留著滷水黃亮的顏色,皮下的肉,汁液飽滿,軟爛香甜。
滷鴨最好是從滷水鍋撈起來趁熱吃,所以大家多在店裡“就地處決”;也有買回家去吃的,但家離店必須在兩裡以內,否則,佟鴨子就不會賣,說是出鍋時間長了會變味,壞了他的名聲。
滷鴨的吃法也有講究,不能用刀剁,必須手撕,鴨沾了鐵,味道也變了。
佟鴨子餐館生意歷來就好,尤其是逢場天,晚一點兒,就沒位置了。即便佔到位置,也不一定能吃得上。滷鴨是限量的,每天只滷三十隻,賣完就結束。
佟鴨子滷鴨的手藝是祖傳的,手藝傳男不傳女。傳男也要到三十歲才傳,三十歲前的男人,嘴上無毛,做事不牢,缺耐性。
佟鴨子餐館在鄉場上,離縣城四十多公里,城裡人想吃,來回要耗費半天。但還是有很多人慕名而來,尤其是在縣城工作的幹部,下鄉總選那兒跑,出發前,都得給鄉政府打電話,叫一定要留上幾隻滷鴨。
佟鴨子靠滷鴨子修了樓房,為兒子討了老婆。
兒子學到手藝後,想每天多滷一些,多賣點錢。佟鴨子堅決不同意,說,錢掙不完的,人一輩子能不愁吃不愁穿就夠了,若是為了錢,砸了佟鴨子這塊招牌,對不起祖先。兒子心裡埋怨他說,死腦筋!
有省市領導到縣上來調研或檢查工作,本地官員都要帶他們去吃佟鴨子,吃了都讚不絕口。縣領導叫佟鴨子多滷一些,真空裝袋後做成禮品盒,拿去送人。他聽了一個勁兒地搖頭,說,我的鴨子講究的是個鮮,那樣做,會變味,吃了會說我手藝差。
縣領導鼻子一哼,說他小富即安,沒遠見,永遠成不了大器。
縣裡有個做餐飲的老闆,找佟鴨子合作,叫他在縣城開家分店,店面租金由老闆負責,利潤對半分。佟鴨子想都沒想就拒絕了。
2000年,佟鴨子突發腦溢血,因搶救不及時,不幸離世。好在兒子手藝已經學成,並不影響餐館繼續營業。
兒子本不像老子那樣容易滿足,想買車,想在城裡買房,說那樣孩子就可以在城裡上學。城裡的教育質量的確比鄉下好。
沒有了老子的阻攔,兒子把店子搬到了縣城。
新店一開業,生意火爆。三十隻鴨,十多分鐘就賣完了。
每天來買鴨子的人都排起了長龍。為此,不得不增加滷鴨的數量,才一週時間,就從最初的每天三十隻,達到每天兩百多隻。
數量大了,原料就成了問題。老麻鴨長得慢,養殖效益沒喂飼料的好,養的人越來越少。無奈之下,只得買飼料鴨。那些鴨子都是從外地運來的,進價低,利潤空間很大。兒子像突然撿到了金元寶,笑得合不攏嘴巴。慢慢地,就乾脆不買本地麻鴨了。
時光如梭,轉眼就到了年關。年關是銷售的旺季,可兒子突然發現,來吃鴨買鴨的人卻越來越少了。兒子很納悶,問一個朋友。朋友說,你自己嚐嚐就知道了。
兒子嚐了自己滷的鴨子,雖然還是很香甜,但卻有一股毛腥味兒。他琢磨了很久,終於明白了老爹生前說過的那些話。
兒子又按照以前的規矩滷鴨,但不知為啥,滷出的鴨子,總脫不了一股腥味。最後,兒子終於明白是滷水壞了。店裡的生意越來越差,硬撐了幾個月後,由於入不敷出,不得不把店子關了。
多年後,旅遊部門欲打造餐飲文化,突然想起了佟鴨子,鼓動兒子東山再起。兒子制了幾次滷水,都滷不出最初鴨子的味道。叫他按照秘方熬製,他說老滷是祖傳下來的,從來就沒有秘方。
時至今日,佟鴨子已成為傳說,知道的人已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