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演員的故事

[ 現代故事 ]

老王滿臉堆笑,對正在看手機的妻子說:“今天我接到一部大戲,總算是熬出頭了。”

“怎麼?張藝謀找你演男一號了?”女人的眼睛始終沒離開手機,輕描淡寫地反問了這麼一句。

老王四十六歲,是個跑龍套的小演員,入行二十幾年,從群眾演員起步,小王變老王,迄今參演的大多還是一些不知名的影視劇裡的龍套角色,運氣好的時候可以演個男八號、男十號,比如女主角好朋友的爸爸,男主角公司樓下的超市老闆,等等,偶爾也去當地的電視臺當個嘉賓、導師什麼的。

妻子一直埋怨他不會討好導演,不會和其他演員打成一片,痴心不改,不瘟不火。有時主動送上門來的角色,他又嫌這嫌那不肯接,不是對青少年產生負面導向,就是讓觀眾看了起惡念。總之,被他推掉的角色比他出演的還要多。

老王口中的這部大戲,是當地電視臺為提高收視率想到的一個創意。近幾年,“中年危機”的熱度持續升溫,所以有意拍一部記錄中年人家庭的長劇。有多長呢?只要老王還活著,就持續拍下去,這也是一部講述油膩、苟且的中年人蛻變成清朗、通達的老年人的勵志劇。

劇組之所以選中老王擔當男一號,主要是他的年齡比較適合這個角色,又有一定的表演經驗。當然了,關鍵是小成本,便宜,哪怕拍上幾十年,也不會耗資巨大。對老王來說,雖說單集的片酬不高,但卻是一張長期飯票,總比之前飢一頓飽一頓地接零活強多了。

除此之外,讓老王毫不猶豫接下這部戲的原因是,本色出演即可,戲中對他飾演的人物定位,跟他本人在真實生活中的家庭地位完全契合。老王甚至在籤合同時對導演說,自己肯定會一秒鐘入戲,絕不耽誤劇組的寶貴時間。

幾個月來,老王劇組家裡兩頭跑,家庭生活的點點滴滴給老王提供了最鮮活的素材,常常原封不動地被搬進他的“大戲”裡,這讓老王幾次恍惚自己究竟是戲裡還是戲外。不過,藝術終究要“高”於生活,適當的“激烈衝突”是必不可少的。

有一場重要的“打戲”是在夜間拍攝的,老王果然入戲極快,順利完成。只是演他妻子的女演員好像入戲太深,先是劈頭蓋臉指著他破口大罵,後又左右開弓,狠狠地扇了他兩記響亮耳光,完全沒想利用借位或使用假動作,只求逼真,彷彿家裡也有一位像老王這麼個中年丈夫。

毫無防備的老王,整個人徹底被打蒙了,眼冒金星,耳鳴不止,嘴裡還冒出絲絲血腥氣。老王演戲二十多年來,鑽過火海,跳過冰水,但被人猛扇耳光還是頭一次。演戲帶來的各種疼痛和精神衝擊,老王一概接受,因為,他相信自己是一名真正的演員,他願意為此奉獻自己的一切。

當晚收工後,老王如往常一樣樂呵呵地跟劇組同事道別,一個人走在回家路上,他的臉色逐漸陰沉下來,其實最讓他心亂如麻的,是早上出門時,家裡的那位妻子也“爆發”了。

“大戲”降臨後,並沒有讓老王的日子更好過,反而激化了夫妻之間的矛盾。此劇每週播4集,邊寫邊拍邊播,這會使得老王大部分時間都呆在劇組裡,家務活,孩子的功課,雙方年邁的父母都需要照顧,全部落在妻子一個人肩上。妻子覺得這都不算什麼,可有一件要緊的事放心不下,就是女兒的學業前途,她一直催促老王動點心思,走走後門,託託關係,好讓女兒進重點高中。

這老王,多年演藝圈摸爬滾打,各種小角色信手拈來,在大眾眼裡絕對是“老戲骨”,可在家裡最多稱得上“老戲精”。他太想在妻子面前表現“人脈廣、路道粗”的一面。“上個月,我演的那部戲的導演,教育局裡有很多熟人,他在拍戲空檔還主動遞給我一支菸了呢;還有那個小李,我們劇組的場記,整天‘王哥,王哥的叫我,他堂姐就是高中老師。”

說來說去,老王骨子裡也還是個“老實人”,託人辦事、給人送禮等諸事,卻讓他為難不已,根本低不下頭,抹不下臉,否則老王在常人眼裡,不至於年紀一把還不停地“陪跑”。每次,他都藉口說劇組拍攝任務重、壓力大,在妻子面前不斷地敷衍著,重複著,像背臺詞,最終還是激怒了妻子。“你既然那麼忙,就呆在劇組裡吧,永遠不要再回來!”

這天深夜,老王拖著雙腳走到家門前,稍作立定,不由地想起妻子早上憤怒的眼神和惡狠狠的話語,愣怔片刻,來回踱步,又踱步來回,不敢輕意進門。他下意識地用手摸了摸半邊臉,依舊灼痛著,邊踱步邊思忖,說不出啥滋味。

真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老王做了幾十年演員,始終沒有參透其中的含義,戲是假的虛的,生活是活生生的,怎可混為一談?而此時此刻他好像頓悟了、釋懷了,老王旋即又用同一隻手,撫了撫另外半邊火辣辣的臉,頓然兩眼發亮如閃電。接著他長舒一口氣,爽朗異常地大笑道:“拍的是戲,活的也是戲,何不一起放下?!”

遂開啟家門,闊步而入。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守墓人夜半驚醒
下一篇: 迷路的高跟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