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瀑布洞穴
溪降是近年來由國外傳入國內的一項極限挑戰運動,挑戰者多選擇在夏季從懸崖處沿著瀑布下降,涼爽、驚險又刺激。“95後”的施劍就喜歡這一運動。
施劍到銅鼓堡探險時,在山口發現了一個峽谷,峽谷裡面有一瀑布,高十幾米,訇訇有聲,瀑布下是一汪碧綠清澈的深潭。施劍大喜,第二天一早就背上裝置,邀好朋友何義偉一起前往峽谷挑戰溪降。
何義偉比施劍大幾歲,為人穩重,聽後一愣:“銅鼓堡?那裡不是有熊出沒嗎?公安部門嚴禁進山。”
的確,隨著退耕還林政策的推行實施,以及液化氣在當地的普及,砍柴燒柴的人少了,銅鼓堡的植被慢慢恢復了往昔的繁茂,出現了黑熊等野獸,還發生過黑熊傷人事件,所以縣公安局在山下釘了警告牌,嚴禁進山。
施劍說:“我們又不到銅鼓堡腹地去,只是在山口溪降,就算有熊來,我們在瀑布處,它也奈何不了。走吧,反正是週末。”
何義偉聽後,猶豫再三,最後還是背上騎行包,跟著施劍走了。
他們兩人是在一次驢友登山活動中認識的,因志趣相投,且又住在同一個縣城裡,一來二去地就成了好朋友。
車子開到紅石村後,兩人背起各自的裝置,朝銅鼓堡走去。現在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沒走幾步,兩人就已大汗淋漓了。何義偉問:“那處瀑布,你是怎麼發現的?”施劍說:“昨天到鎮上辦事,回去時繞道紅石村,想順便過來爬爬山,誰知就看到了這麼一個好去處。”
說話間,兩人來到了瀑布處。一時,山外的暑氣頓無。何義偉氣喘吁吁道:“這兒的確是一個好地方!”
兩人休整好後,就開始武裝起來:穿好護膝、護肘、護掌,繫上安全帶,戴好頭盔,之後拿出長長的防水靜力繩,在離瀑布最近的那棵柳樹上拴好,就開始溪降。
瀑布處的懸崖因長期被流水沖刷,長滿青苔,格外滑。施劍沉著地用左手握住下降器,右手在胯後握緊從下降器穿繞出來的主繩,面向瀑布,蹬住崖壁,身體後傾,就開始慢慢往下降。瀑布一激,全身溼透,他歡快地叫了一聲,刺激而富有挑戰。
到了瀑布底部,施劍鬆開雙手,往碧潭裡一跳,開始仰泳,卻發現何義偉還站在瀑布頂端,居高臨下地往下看,就喊道:“你怎麼還不下來?”何義偉問:“水怎麼樣?”施劍說:“正宗礦泉水。”何義偉笑了笑,忽然想起什麼,收斂笑容後也開始溪降。到了深潭,兩人暢遊一番,沿著側面上去,又從瀑布往下降。
何義偉偏瘦,連降八次後,直說冷,因為潭邊被樹影遮住了,沒有陽光,他哆嗦著到瀑布頂部的大石頭上曬太陽,留下施劍獨自在潭中浸泡。玩了八次溪降,新鮮感已過,施劍也覺得乏味了。看著瀑布旁邊那根水打不溼的靜力繩,施劍突發奇想:何不來個“溯溪”?溪降本來就是從溯溪運動中發展出來的一項極限運動。
他游過去,抓住繩子,慢慢往上爬。這可比攀巖要困難得多,因為石壁滑溜,又有瀑布的阻力,不過他喜歡挑戰自我,挑戰極限。
經過半個多鐘頭的努力,施劍攀爬到了瀑布的中部。那兒有一叢茅草,因瀑布沖刷,整個往下垂。他抓住茅草想進一步上去時,發現茅草裡面是空的,撥開一看,竟是個洞穴。剛才溪降是由上往下降,所以沒有發現石洞。
他鑽了進去,發現洞口雖小,裡面卻很大。水流順著茅草往下流,成了真正的水簾洞。藉著洞口透進來的微光,施劍發現洞中有塊大石頭,旁邊放著一個鼓鼓的編織袋!
唔,有人來過?施劍好奇地開啟編織袋,裡面塞滿了礦泉水瓶,瓶中裝著蠔油狀的東西。施劍擰開蓋子聞了聞,有股怪味。他想嘗一下,又怕有毒。這是什麼東西?好奇心驅使他往褲兜裡面揣了一瓶。他女朋友在醫院檢驗科上班,想著拿去讓她化驗化驗。
爬出洞口,施劍繼續往上溯溪。可上面的石壁實在太滑,瀑流也猛,加上力氣也已消耗得差不多,無法攀爬上去,只好溪降下來,又到水潭裡游泳。
不久,何義偉出現在瀑布頂端:“泡夠了沒有?泡夠了我們就回去吧。”
施劍本想把發現洞口以及洞裡有一編織袋的情況告訴何義偉。可這樣一來,自己就不是第一個發現該洞口的人了,所以就隻字未提。
兩人走出山口,發現前面的檢查站那兒站著幾名警察。警察抽出施劍褲袋中的那瓶東西,看了看,又聞了聞,然後用隨身攜帶的儀器測了一下,“咔嚓”一聲給他戴上了手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