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林一直在城裡打工。前些日子,他媽病了,他只好辭職回家照顧老媽,還得耕種家裡的幾畝地。
這天晚上,他正躺在床上看手機,忽然聽到一陣敲門聲。他過去開了門,見杏娟站在門外,不覺微微一怔。杏娟比他小兩歲,住在村東頭,是村裡最俊俏的姑娘。他把杏娟接進屋,問道:“啥事啊?”杏娟怒氣衝衝地說:“趙德友要跟我好,你說我該怎麼辦?”
秋林從茶几上拿過一把水果刀來,遞給杏娟,開玩笑地說:“咋辦?把他殺了!”
杏娟急忙擺著手說,趙德友只是透露個意思,並沒真把她怎麼著。秋林忙問她到底是怎麼回事,杏娟這才講開了。
趙德友是小李村的村主任,管著村裡的一眾事情。杏娟有個弟弟,名叫杏明,今年二十一了,眼看著也到了說媳婦的年紀。農村裡有個規矩,要想說上媳婦,得有新房。要想有房,就得先有宅基地,這就得求趙德友了。
杏娟媽就去求趙德友。趙德友打著哈哈說,村裡沒多少地了,一般不批。杏娟媽聽他話裡有話,就問他怎麼才能批。趙德友恬不知恥地說,杏娟越發俊俏了。杏娟媽又不是傻子,當即明白了他的意思,狠狠地罵道:“趙德友,你個混蛋!”
房子蓋不成,兒子的媳婦也說不上了,杏娟媽就只有唉聲嘆氣了。今天,杏娟媽悄聲跟杏娟商量,要不就隨他一回?杏娟氣得數落了媽一通,想想秋林在外面混了幾年,見多識廣,就來找他幫自己想想主意。
秋林這才明白,這個事兒還真是啥都算不上。更何況,現在杏娟家有求於趙德友,還不能得罪他。這主意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想出來的,他讓杏娟先回家,他想出主意來就告訴她。杏娟見他應了,心裡有了底,回家去了。
第二天傍晚,秋林來到趙德友家。趙德友見到他,微微一愣,說道:“是秀才吧?我還當我眼花認錯了人呢。”
秋林就笑:“叔你說啥呢?你種地,我也種地,啥秀才不秀才的。”
趙德友倒讓他給逗笑了,問他有啥事。秋林遞上一份困難補助申請。他現在沒了收入,老媽看病又需要錢,他家生活緊張,就要靠借債度日了。趙德友忽然問道:“我聽說你寫文章還能賺錢呢!秋林,咱村像你家這樣的情況不少呢。可有外快的沒幾個呀。給你批了,別人能服氣嗎?”
秋林苦笑著說:“那還叫外快呀。”他從口袋裡掏出手機,點開一篇文章讓趙德友看了,又點出微信的賬單明細,說道:“我這篇文章,寫了四五天,只拿到二十塊錢稿費。叔,你說說,這二十塊錢,夠我的電錢不?”趙德友還有些不信:“一篇文章,才給這麼點兒啊?”秋林說:“可不。”他看著趙德友,眼前一亮,忽然問道:“叔,你該僱我當槍手啊!”
趙德友皺了皺眉頭,問道:“我僱槍手幹啥?”秋林湊近了他,小聲問道:“叔,你不想往上走一走?我覺得咱們胡鄉長也沒多大本事,到任就得下去了。”他這話說中了趙德友的心事。趙德友重重地嘆了口氣說,現在當幹部得有文憑呀,可他沒文憑,想也白想。秋林說現在上面不再是唯文憑論,更看中本事。秋林可以替趙德友寫文章發表到報紙上,趙德友拿給領導看看,那可比文憑管用啊。
趙德友一聽這個,頓時兩眼放光,搓著手說:“要能看著我的名字出現在報紙上,那真可以吹吹牛啦。秋林,你們這當槍手的,是啥規矩?”
秋林就說,規矩很簡單,文章在市級報刊發表了,給兩百塊,在省級報刊發表了,給五百塊,在中央級報刊發表了,那就給一千塊。趙德友盤算了一下,說道:“這個價錢還可以接受。你先給我寫兩篇登到省級報紙上吧。咱們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秋林點頭應了,又問自己那困難補助的事。趙德友拍著胸脯說,這事兒好辦,明天開會走個過場。
秋林回到家,杏娟已經在等他了,一見到他,就忙著問道:“你想出主意來了?”秋林點點頭,把自己和趙德友達成的交易講了。
杏娟氣得跳起來,瞪圓了眼睛衝他吼:“我讓你幫我想辦法懲治他,你怎麼倒想著幫他出名了?”秋林說:“我幫他出了名,他才好往上走,離開咱們小李村呀。”杏娟氣得直跺腳,指著秋林的鼻子罵:“秋林啊秋林,你可真是個書呆子!他現在只是個村主任,也就掌握著個報送宅基地的權力,就敢這麼胡作非為,要是等他當上了鄉長,掌握著更大的權力了,那還不成了土皇上啊!”
秋林顯然沒想到這一層,一時呆住了。
杏娟說:“你不要幫他寫啊。”秋林卻說:“我答應了,就得幫他。男子漢大丈夫,說話得算數。”
杏娟氣得說不出話,跺跺腳,轉身走了。
沒過幾天,村裡開會商量困難補助的事,趙德友拿出了秋林那份申請,說秋林家實在困難啊。村幹部們看趙德友已經表了態,也不好再說什麼,跟著點了頭。
趙德友把這個訊息告訴給秋林,秋林也興奮地說:“叔啊,你等著看明天的省報!”趙德友問:“有我的名字?”秋林說:“就是你的名字!”
第二天一早,趙德友地也不下了,就在村委會等著。上午十點多鐘,郵遞員來了。趙德友接過一摞報紙,迅速翻出了省報,在辦公桌上鋪開,不看題目和內容,只看作者名字。
頭版上沒有,二版上還真有,趙德友,三個字清清楚楚,印得也很正。這篇文章說的是,農村勞動力以中老年人為多,他們知識水平差,也不會區分各種化肥的功效,所以就是買來化肥往地裡一撒,化肥沒有發揮應有的功效,甚至起了反作用,建議村裡將各類化肥按作物所需配比好,再分給村民,並講給村民該在作物發展到何種程度時施加,才會取得好的效果。
趙德友趕緊給秋林發了五百塊錢的紅包,秋林不客氣地收下了。趙德友興奮啊,也想顯擺顯擺,就把文章拍了照片,發到了朋友圈。
很快,各村的領導還有鄉里的領導都紛紛來點贊。特別是胡鄉長,還特意給他打來電話,問他怎麼想到了寫文章。趙德友就說,他看到村民們總是施錯化肥,心裡急了,就想了這麼個主意,覺得不錯,也想讓更多的村幹部用上,這才投到了省報。胡鄉長直誇他有腦子,趙德友聽了,心裡像抹了蜜一樣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