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調來一位新鎮長,名叫劉傑。新官上任三把火,一到任他就下決心要把這座古老的小鎮打造成一座年輕、有活力、朝氣蓬勃的旅遊小鎮。為此,他在鎮上實施了一系列的措施:拆舊房、廢陋習、樹新風……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小鎮煥然一新。
這天清早,劉傑去往辦公室的路上,忽然聽到不遠處傳來了歌聲:“四月春,野花開,柳絮伴風吹進來……”這是一首名叫《四月小城》的老歌,流行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這麼老掉牙的歌,劉傑不禁皺起了眉頭,他順著歌聲望去,只見一位頭髮花白的老清潔工正蹬著一輛收垃圾的破三輪車,歌聲就是從三輪車上的喇叭裡傳出來的。
劉傑向三輪車走去,老清潔工見了,連忙停下來向他打招呼:“劉鎮長早啊!”“早啊,你辛苦了!”劉傑微笑著點了點頭,他一邊遞給老清潔工一支菸一邊問:“你每天早上收垃圾放的都是這首歌嗎?”
“是啊。”老清潔工回答,“一直都是這首歌,放了幾十年了。”劉傑說:“這歌太老了,不符合我們小鎮朝氣蓬勃的風格,你把它換成流行歌曲,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到我們這裡來。”
“這……”老清潔工臉上的笑容消失了,露出了為難的神情。
劉傑說:“這事就這麼定了,我還有事,再見!”說完轉身離去。
劉傑以為事情就這麼順利地解決了,可哪知道第二天早上,他又聽到窗外傳來那首老歌。他往窗外一瞥,還是那個老清潔工。
劉傑不由得把上身探出窗外對老清潔工說:“喂,老同志,昨天不是跟你說了嗎?這首歌與我們小鎮的風格不搭,要你換成流行歌曲的嘛!”
老清潔工對著劉傑連連道歉:“對不起啊劉鎮長,我把這事給忘了,明天就換。”
果然,從此以後,那首老歌被老清潔工換成了流行歌曲。這下劉傑心裡的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彷彿小鎮上的一切都照著劉傑理想中的藍圖那樣井然有序。
直到一個月後的某個早上,劉傑正在自家路邊晨跑,忽然看到那個老清潔工騎著三輪車在前頭。劉傑也沒想著要追上去,而是伴隨著三輪車喇叭裡放的流行歌曲的節拍在後面跟著跑。
當拐到另一條岔路口時,令劉傑萬萬沒想到的是,老清潔工居然把車上放的流行歌曲又換回了之前的那首老歌。這下可把劉傑氣壞了!原來他只是在經過劉傑家門口那條路時才會放流行歌曲,離遠了立馬又改回了之前的那首老歌。
當天下午,劉傑把老清潔工請到了自己辦公室,一見面就開門見山地說:“不是跟你說了要把那首老歌換掉嗎?為什麼不換?”
老清潔工知道瞞不住了,他也沒狡辯,而是理直氣壯地撇下一句話:“我就是不換!”
劉傑一拍桌子說:“這首歌太老了,不符合我們小鎮的風格,你要是不換的話,我就把這事向你們領導反映。”
就算拿上級領導來壓他,老清潔工態度依舊是那麼堅決:“不換,就是不換,把我開了我也不換!”
見老清潔工這麼倔,劉傑覺得這事可能有什麼隱情,於是態度放緩了問:“既然你這麼不想換掉這首歌,那你總得向我說說這其中的理由吧?”
老清潔工輕輕地嘆了一口氣說:“劉鎮長,不是我存心要跟你作對,我也知道這歌很老,過時了,但這首歌我不能換,因為……它曾救過我們的命啊!”接著,老清潔工向劉傑講述了其中的緣由。
四十年前這座小鎮還是個很窮的地方,那時家家戶戶連鬧鐘都買不起,每天早上大家只能把公雞的打鳴當鬧鐘,雞一叫,就知道天亮了。
這一天,鎮上的廣播站從北京調來了一位年輕的女播音員。這個訊息在小鎮傳得沸沸揚揚,連十里八鄉外的莊稼漢們都跑了過來,就為了一睹芳容。姑娘叫林瑩,長得面板白皙,面容清秀,更讓人稱讚的是她的嗓音極其甜美動聽。
從那以後,她的聲音便出現在了鎮上的廣播裡,大家都喜歡聽她廣播,她不光播報新聞,唱唱歌,而她最喜歡唱的便是《四月小城》。
後來,林瑩得知小鎮上的大多數人家都沒有鬧鐘,於是主動向領導請纓,願意每天早上六點半來廣播站為小鎮上的人播報時間。領導同意了,從此她便擔當起了小鎮上的“鬧鐘”。她播報時間的方式很特別,並不是簡單地念時間,而是唱一首《四月小城》,用甜美的歌聲來代替鬧鐘。
起初大家都覺得她堅持不了多少天,可沒想到她一堅持就是三年,這三年間她從未缺席或遲到過一天,就算颳風下雨生了病她也堅持每天早上六點半,準時來廣播站為大家唱一首《四月小城》。漸漸地,她的歌聲成了小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早上當她在廣播裡唱這首歌時,人們便知道到六點半了。
有一年夏天,小鎮上一連下了好幾天的雨。這天深夜,有個護林員發現附近山體有滑坡的危險,他趕緊將這一情況彙報給了上級領導。
領導帶人去現場一看,當時就嚇傻了,在大雨連日沖刷下,大規模的山體滑坡隨時都會發生,而整個小鎮就處於山腳下的低窪地帶,一旦滑坡後果將不堪設想。
領導立即下令組織人手將鎮上的群眾撤離到安全地帶,可現在是深夜,人們基本都睡了,大家只好敲鑼打鼓,挨家挨戶敲門把人叫醒,撤離工作進展得很慢。
林瑩也被人叫醒了,當她得知形勢危急後,第一時間便趕到了鎮廣播站,透過廣播來提醒人們撤離。她在廣播裡把嗓子都快喊啞了,可還是有很多人沉浸在夢鄉之中。眼瞅著時間越來越緊迫,就在這時,她忽然用沙啞的嗓子唱了一首《四月小城》。
說來也怪,一唱這首歌,那些熟睡的人紛紛驚醒,以為天亮了,當他們從床上爬起來時才發現了危機。林瑩一遍又一遍地唱著《四月小城》,直到小鎮上的人撤光後她才最後一個撤離,她剛一撤到安全地帶,小鎮就被泥石流吞沒了。所幸,這場災難並未造成人員傷亡。
然而林瑩由於長時間喊叫、唱歌,她的嗓子徹底啞了,她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發出甜美的聲音了……幾個星期後,她辭掉了播音員的工作,決定回北京的老家。臨行前的那一天,幾乎全鎮的人都出來為她送行,在她即將上車時,人們齊聲為她唱了一首《四月小城》。
聽著這首歌,她泣不成聲,送行的人也都哭了,歌聲久久地迴盪在小鎮上,傳向四周的山巒,傳向遙遠的天邊……
講到這裡,老清潔工抹了抹眼角泛起的淚光說:“我之所以每天早上放這首歌,就是為了讓人們記得有這麼一個人,她唱的這首歌救過許多人,救過這個小鎮。”
聽完老清潔工的講述,劉傑沉默了許久,然後緩緩地站起身來走向窗邊。望著窗外那美麗而又生機勃勃的小鎮,他忽然明白了許多。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事物即使經過了上百年、上千年也永遠不會過時,它們或許是一段歷史,或許是一種精神,又或許僅僅只是一首歌。
隱約之間,劉傑的耳邊彷彿又迴響起了那首歌的歌聲:四月春,野花開,柳絮伴風吹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