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於井子,上海市普陀區人民醫院護士長,先後參加抗擊“非典”、抗震救災、駐藏醫療援助等重大醫療活動,2011年,成立於井子志願者工作室,帶領更多的醫護人員志願為病人服務。
2002年,新世紀的帷幕才拉開不久,於井子也只是上海市普陀區人民醫院血液科的一名普通的護士,但就是這麼個普通人卻做了一件不普通的事,她的事蹟一經媒體報道,瞬間在上海市民的心頭留下了於井子這位年輕姑娘的名字。
誰能想到,十幾年後的今天,於井子的名字依然在人們的心裡鮮活而生動。她身上的“光環”並不因為時間的推移而失色,反而更加耀眼。這些年來,光榮地當選為黨的十八大代表的於井子先後獲得過上海市三八紅旗手、上海市勞動模範、上海市十大傑出青年、上海市新長征突擊手、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醫德標兵、全國最美志願者等諸多稱號……用現代人的一句時髦話來說,真正是拿獎拿到手痠。
在所有的榮譽中,於井子相當看重“全國最美志願者”的稱號。當年,在她踏進普陀區人民醫院成為一名護士,她就開始了無償獻血的征程,8年裡7次獻血。就在大家為她豎起大拇指時,於井子卻立志做一名用愛心服務病人的志願者。
血緣,上海和福州的生命接力棒
一定有人要問,2002年於井子究竟做了什麼不同尋常的事呢?
這一年,於井子從家裡訂的《新民晚報》上看到了一則中華骨髓庫在招募志願者的訊息,不知為什麼,這條訊息她看了一遍又一遍,眼光遲遲沒有挪開。那時,骨髓移植還是個新名詞,它讓普通百姓感到陌生。不少人對義務獻血尚且有顧慮,更不用談“抽骨髓”了。可是,這個訊息卻讓於井子無法平靜,那一晚她翻來覆去難以入眠,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是白血病人救命的骨髓移植——
於井子想到前些天的清晨,她按慣例去查房。當她走到一位白血病人的床前時感覺到了異樣。是哪裡不對頭?於井子掀開病人的被子,這一看讓她倒吸了一口冷氣:一股血腥味瞬間瀰漫開來。只見病人手裡還握著一把削水果的小刀,雙目緊閉,手腕上有一道裂口,傷口中流淌出來的血早已浸透了雪白的床單,滲透進褥子裡去了。
此時,殷紅的血和慘白的面孔形成了強烈的對照。
陪護病人的家屬急得直跺腳,近在咫尺卻一點也不知道是午夜或是半夜,親人竟然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用一把鈍刀使盡渾身力氣在手腕上來回地割……
於井子又想起她護理的15歲白血病男孩,大家都說他長大後定是個英俊的小夥子,她也特別愛聽男孩叫她阿姨時的溫暖。可是,男孩現在卻躺在床上奄奄一息。親人不忍,醫生不忍,護士不忍,但誰都清楚,因為缺乏骨髓幹細胞的配對者,一條年輕的生命即將消亡……
《新民晚報》上的這則訊息讓於井子覺得救人不再是一句空話。這一夜於她而言特別漫長,因為於井子已下定了決心,等到第二天上午她將瞞著家人,瞞著單位同事和領導到中華骨髓庫去報名。決心既定,她睡得很踏實,她甚至夢到了男孩康復了,甜甜地又叫了她一聲“阿姨”。
自打報名後,一晃幾個月過去了,於井子也把這事給淡忘了。那天,正在上班的她突然接到紅十字會打來的電話,通知於井子配對成功的訊息。
捐獻骨髓需要捐贈者全家人的簽字同意。對別人或許不是問題的問題,對於井子卻不容易辦到。她的父母是當年遠赴新疆阿克蘇的上海知青,於井子從小跟著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捐骨髓這件年輕人都不太能理解的事情怎麼能告訴老人呢?想到這裡,於井子對工作人員說:“不要緊,我代表自己簽字。我是醫務工作人員,瞭解捐骨髓的過程,請放心,我可以自己做主,絕不反悔。”
不過,捐贈骨髓需要去醫院住上一週,每天得進行皮下注射以及檢測身體。一週七天,本想做好事不留名的於井子再想瞞也瞞不住了,同事和領導都為自己醫院裡有這麼一位無私無畏的志願者而喝彩。於井子事後才知,她捐獻的100毫升骨髓幹細胞立刻打飛的送往並輸入到福州一位白血病病人的體內。更讓她開心的是經過一個月的觀察,那邊醫院傳來好訊息:移植成功。
於井子捐獻骨髓的事經過媒體報道不脛而走,她在那些文字中得知自己是上海第二例配對成功的捐贈者;多年後,最讓她驚喜的是那位接受者居然和她是同行,也是一名護士。
愛心,讓在嚴冬中苦熬的患者看到了春的希望
2003年,於井子的人生旅途有了令她回味一輩子的經歷:5月12日國際護士節這一天,於井子火線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面對鮮豔的黨旗,於井子心潮澎湃。
她和同事們馬上要奔赴“抗非”第一線了。普陀區一家被廢棄的養老院,將成為定點收治“非典”或“疑似非典”病人的醫院。在這個被稱作“小湯山”的封閉隔離區,所有的籌備工作都需要他們這批人來完成。大到用生命在扞衛崗位,小到醫務人員怎麼分工,病床怎麼放,消毒藥水怎麼灑……前路漫漫,顯然無法估量等待他們的將是什麼困難和危險。
九天九夜的考驗,於井子他們頂住了壓力和風險,他們的內心更堅強。與此同時,於井子對自己的本職工作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她認識到護理工作光有熱情和幹勁不夠,還需要從細節著手。這個細節不是別的,就是一顆真誠的心。以心換心,何愁醫患之間不能相互溝通和理解?
從“小湯山”回來後的9月12日,普陀區人民醫院以於井子名字命名的“於井子護理小組”宣告成立,首批18人。在成立會上,已被任命為護士長的於井子對小組成員說了這樣一番話:護理工作是一個協作和配合的過程,絕不是靠個人之力就能做好的。我們將倡導人性的雙重護理,這就需要我們每個人奉獻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