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貨

[ 現代故事 ]

張家婆每天都到城邊一個小市場賣菜。菜是老頭子自己種的,青菜、菠菜、香菜啥的,都是一大早從地裡摘的,新鮮得很。張家婆和老頭子就住城邊,很近,菜裝在一隻揹簍裡,往背上一背,“咔噠咔噠”走二十分鐘,就到小市場了。到了小市場,選個地兒,在地上鋪一塊塑膠布,把菜整整齊齊碼在上面,只等人來。

每天,張家婆都要專門留一點兒腳貨。給一個小姑娘留的。

賣菜賣瓜果的,剩下的最後一點兒,叫腳貨。腳貨都是被人挑來挑去剩下的,價格很便宜。一般人不買腳貨,蔫了巴嘰的,品相不好。可有家裡經濟條件差、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花的,就喜歡午後去買腳貨,能省一半多的錢。

那個小姑娘八九歲的樣子,梳兩條小辮子,一般是每天午後兩點左右來買張家婆的腳貨。小姑娘手裡捏一張五元或十元的紙幣,問:“老婆婆,這些菜一起買,多少錢?”張家婆想,一定是家裡的大人怕丟面子,支小姑娘來買腳貨的。經常買腳貨,說明小姑娘家裡很困難,或許,她家裡有病人拖累;或許,她爸爸媽媽都沒有工作;或許……張家婆想,那一家人的日子可真夠難的。小姑娘每次來買腳貨,張家婆都是連賣帶送,有一次,一棵青菜、一棵棒菜,她只象徵性地收了小姑娘六毛錢。張家婆想,反正都是老頭子自己種的。

那個小姑娘讓張家婆動了惻隱之心,每天,她都要專門給小姑娘留一點兒腳貨。她幫不了小姑娘一家別的什麼,只能做這個。

午飯就在小市場吃,一碗米飯,一碗豆花,張家婆就很滿足。這天午飯後,又賣了一點兒菜,地攤上就只剩下一點兒腳貨了:一把小白菜,一小堆二季豆。有人來問:“一起買,多少錢?”

張家婆臉上掛著笑,說:“不賣了,給人留的。”

這時候已快下午兩點。張家婆的目光下意識地四處瞅瞅,尋找那個小姑娘的身影。潛意識裡張家婆知道小姑娘肯定會來的。

“反正已經吃飯了,多等一下她。”張家婆想。

又有人來買腳貨,張家婆還是說:“不賣了,給人留的。”

這時候那些賣鄉戶菜的都回家了。有的賣完了,沒賣完的,也懶的等了,走了。小市場裡,就幾個坐地販子悠然自得地守著自己的菜攤,他們的菜價都是統一的,不便宜。

小市場裡,就剩張家婆一個賣鄉戶菜的。

張家婆不知道,身後二樓一扇窗戶後面,一個女人已經注意她一個多月了。那個女人看著張家婆辛苦賣菜的身影,就情不自禁想起了自己鄉下的老母親。老母親也每天揹著一揹簍菜去鎮上賣,常常一早出門,下午三四點鐘才回家。老母親從不把菜往回背,哪怕再便宜也要把腳貨都賣完了才回家。老母親說:“能賣一點兒錢是一點兒。”

兩年前,老母親去世了。

像往常一樣,女人拿出一張紙幣,對放暑假在家的女兒說:“倩倩,去,把樓下那個老婆婆的菜都買了。”女人不忍看著老人家為了賣掉最後一點兒菜一直守在那裡,她想老人家早點兒回家。

小姑娘說:“媽,上午您不是買了很多菜嗎?”

女人說:“叫你去你就去。買了老婆婆的菜,她就可以早點兒回家休息了。”

小姑娘捏著一張五元的紙幣走到張家婆的菜攤前,問:“老婆婆,這些菜一起買,多少錢?”

就一把小白菜和一小堆二季豆,張家婆笑吟吟說:“一元。”

張家婆忍不住想問一些小姑娘家裡的情況,但想想,又算了。看著小姑娘拎著菜離開,張家婆像完成了一件什麼任務一樣,心滿意足地揹著空揹簍回家了。

小姑娘回到家裡,說:“媽!一元錢。”又說:“老婆婆回家了。”

女人“嗯”了一聲。她剛才一直注視著窗外,看著老人家慢慢走出了小市場。“為了一元錢,守了這麼久。”女人想。

“老人家掙點錢也真不容易。”女人又想。

補充糾錯
上一篇: 非洲樹皮
下一篇: 對對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