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硯現身
民國年間,嘉興城裡有一家姓王的富戶,當家人名叫王仁甫。這王仁甫的祖父王九公曾是清廷宮中的御廚,因有一手絕活,能煨一道“荷葉叫花雞”,深得慈禧老佛爺的喜愛,曾賜他三品頂戴。慈禧老佛爺歸西以後,王九公眼看宮廷中明爭暗鬥,便以年老多病為由,辭去官職,攜帶一家老小離開皇宮,同時還把一筆財富運回到老家嘉興。這王仁甫自小在奇珍異寶堆里長大,對那些古董甚是喜愛,便養成了收藏的愛好。民國以後,一些前清遺老為了生計,常常把一些家傳珍寶拿到古玩市場換錢。於是王仁甫經常到古玩市場轉悠,看到中意的,就買回家賞玩。
嘉興府是浙北名城,一條京杭古運河穿城而過,南來北往的客商好比過江之鯽,所以常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珍寶流落在這裡。那古玩市場在子城腳下,王仁甫每天午睡起床後,都要到古玩市場走走。自民國二十六年底,日本人在金山衛登陸,佔領了嘉興,成立了維持會後,古玩市場冷清了許多。這天,王仁甫來到子城腳下,照例這個攤位站站那個攤位看看,走到子城轉角處,一個攤主叫道:“王先生,我這裡有一方古硯,您是不是看看?”
王仁甫知道,那些設攤的,時常會拿一些贗品騙人,便漫不經心地走上前,笑道:“小三子,又是什麼好東西啊?”
小三子從身後的一隻布袋裡翻了一會兒,拿出一方沉甸甸的石硯來,道:“我知道王先生是識貨的,所以給您留著呢。”
王仁甫看那石硯,一尺長,八寸寬,石質烏黑,用手指輕叩,無聲無息,硯首雕有兩條飛龍,昂首探爪,雕刻得活靈活現、惟妙惟肖,特別是雙龍的眼睛,微微外凸,有一股靈氣外溢,在一片雲霧的掩映下,彷彿要騰空而起。
王仁甫把石硯翻轉過來,隱約發現鐫有字跡。再看那石質,確是宋代之物,便不露聲色問道:“你要價多少?”
小三子嘿嘿一笑,伸出三個手指頭來。
王仁甫道:“三十?”
小三子道:“王先生說笑了,三十怎麼夠!”
王仁甫笑道:“三百,這個數兇了些吧!”
最後,兩人一番討價還價,王仁甫以一百二十塊大洋買下了這方石硯。
御賜珍寶
王仁甫把石硯拿回家,管家王駿迎上來道:“老爺,蒲爺來訪,正在客廳等候。”
王仁甫一聽好友來訪,連忙進了客廳,只見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鶴髮銀鬚,著一身青衣,戴一頂瓜皮小帽,正坐在客廳喝茶,見王仁甫進來,站起身,哈哈笑道:“我猜想仁甫兄必是到古玩市場去了,今天淘到了什麼寶物啊?”
王仁甫笑道:“蒲先生,小弟今天淘到了一方古硯,初看好似宋代之物,蒲先生是道上人,請幫我鑑別一下如何?”
原來,這位老者名叫蒲華,擅書能畫,是浙北有名的書畫鑑定家。因其喜歡喝酒,不修邊幅,頗有“竹林七賢”之風,當地人稱他為“蒲邋遢”。
蒲華細細看了那方古硯,道:“奇了奇了,這雙龍的龍鱗,竟然是歙石特有的螺紋,乃天然形成,絕非手工。且先看那背後的字,再作定論!”
於是,兩人用小刷帚細細掃刷石硯背面的字,漸漸地,這些字顯露了出來。但見這幾行字鐵畫銀鉤,遒勁有力,兩人仔細辨識,卻是行書“持堅守白,不磷不緇”八個字。
王仁甫不由一陣狂喜:“蒲先生,這方古硯,難道說竟然是南宋初年抗金名將岳飛所有?”
蒲華道:“南宋建炎三年,金兵跨過長江,攻陷建康,進犯宣城和廣德。大宋廣德守將貢祖文見金兵勢眾,難以抵禦,他知道此時岳飛領兵駐防鍾村,便差人飛馳鍾村,向岳飛求援。岳飛聽說金兵侵犯宣城、廣德,率大軍從鍾村疾馳增援,在宣城大戰金兵,六戰六捷,擒殺金軍大將孛奄龍,貢祖文趁機火燒金兵統帥金兀朮大帳。金兵敗退後,貢祖文為答謝岳飛助他大破金兵,便拿出一方歙硯贈予他。這方歙硯名‘雙龍戲珠硯’,是金兵統帥金兀朮在歙州搶掠而來,貢祖文攻破金兀朮帥帳時所獲。歙硯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因硯石出於古歙州府治而得名。自唐朝對歙硯更是情有獨鍾,歙州每年都制硯進貢。這方歙硯取材於一方天然岩石,制於欽宗靖康元年,是宣城知府特地讓名匠製作的,‘雙龍’寓意徽宗、欽宗,是向朝廷賀喜之貢品,沒想到剛剛製成,還來不及送到汴京,就被金兵搶掠去了。岳飛收下歙硯,第二年進京面聖時,將歙硯獻予宋高宗趙構,高宗為表彰岳飛抗金有功,將歙硯又賞賜給岳飛,岳飛便在歙硯背面鐫刻行書銘文‘持堅守白,不磷小緇’,意在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