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邊一抹絢麗的雲霞慢慢消逝,淡下去,壯鄉村寨吊腳樓的燈光亮了起來。搖搖晃晃的竹索橋也隱去了,美麗的那梭河在閃爍的燈光下,泛著昏暗的白光,像進入了夢鄉……
石坭山在脫貧攻堅以前窮得鳥不拉屎,在脫貧攻堅後,有了一條羊腸小路進村,但偏遠與落後仍是“代名詞”。所以,這小學長駐的是本地老師,短駐的是支教老師。
“打個賭,劉老師一定會走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趙小遷對張大為說道,“每年暑假過後,外面來的老師就不會再回來了。”
“可是,劉老師不是說好和我們永遠在一起嗎?”張大為說道,“她說捨不得離開我們呢!”
“以前哪個外面來的老師不是這樣說?”趙小遷不以為然,“這話你也能當真?我們打個賭,如果我輸了,我就抄十遍‘春眠不覺曉。”
一晃眼,暑假就過去了。
“我輸了,我輸了!”這天,張大為一路狂奔,向著嶺頂上的學校跑去,向同學們報告好訊息。果然,學校的秦老師開著摩托車,正搭著劉老師過來,劉老師肩膀上還挽著同學們都熟悉的藍色挎包……
石坭山小學終於迎來了第一位暑假後還留校教書的支教老師。秦老師是本地年輕的男老師,也是學校的教導主任,家在石坭山村邊。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劉老師和同學們快樂的歌聲在小學校園裡盪漾……
劉老師與同學們快樂相處,每天站在小學校門前迎來朝陽,又在夕陽落下的時候,目送同學們高高興興地回家。
天邊一抹絢麗的雲霞慢慢消逝,吊腳樓的燈光亮了起來,竹索橋和那梭河那麼安靜,那麼美麗,好像一幅緩緩流動的水墨畫。
國慶節過後的這一週,趙小遷垂頭喪氣的。原來,劉老師不見了好些天了。
“跑了唄!誰叫我們石坭山窮啊!”趙小遷說道。
轉眼十多天過去……
“奇蹟!奇蹟!”張大為一路狂奔。這次,他又不小心撞到了趙小遷。這個張大為大呼小叫的,準是大家歡迎的、漂亮的、聲音甜甜的劉老師又回來了。果然,秦老師開著摩托車過來,同學們都看到了熟悉的身影和熟悉的藍色挎包……
“同學們,我說過,我還會回來的!你們看,是真的!”到了學校操場上,劉老師一眼就看出孩子們的心理,她笑著對同學們說道,“答應我,好好學習,以後你們就是石坭山走出去的大學生!”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劉老師和同學們快樂的歌聲在小學校園裡盪漾……
不久之後,張大為和趙小遷就發現有些不對勁。這一次回來之後,劉老師居然好多同學都不認得了,連名字都叫不出來。有一次要到趙小遷家家訪,劉老師還叫上張大為帶路,說不認得路了。張大為就奇怪了,劉老師不是去過好幾趟嗎?還給趙小遷生病的阿媽送了慰問金呢!
難道這是一個假的“劉老師”?
這個謎底終於在一次下午放學後被張大為和趙小遷發現了。他們打掃完教室,路過秦老師的宿舍,秦老師正與趙老師說話。
“這段時間劉老師與同學們相處得很好!大家居然都沒有發現,這不是他們原來的劉老師,這雙胞胎姐妹長得太像了!連身影、打扮、衣著、聲音等都一樣,孩子們很快都適應了。”秦老師說道。
“要不是為了救我,她就不會受這樣的罪!聽她妹妹晴朗老師說,她現在還昏迷。醫生說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醒過來!”趙老師沉浸在回憶當中,“那天,我和劉晴麗老師在控輟保學家訪後,在公路的急轉彎處,一輛疾馳而來的失控小車撞上來,劉晴麗老師奮力將我推到一旁,自己卻倒在血泊中……”
“真希望劉晴麗老師早點醒過來!”趙老師說道,“我們石坭山欠她們兩姐妹一輩子的情啊!”
秦老師說:“我看到劉晴朗老師,就像看到她們兩姐妹一樣,她們是石坭山兩朵最美麗的金花茶。”
……
隨著日子過去,劉晴麗老師和劉晴朗老師是雙胞胎姐妹,劉晴麗為救趙老師受傷,劉晴朗“頂替”姐姐來石坭山教書的故事被更多孩子和家長知道……
孩子和學生家長儘管都知道了這個謎底,卻沒有一個人當著劉晴朗老師的面說起。在他們眼裡,她們都是一樣的,她們就是石坭山長出來的最美的金花茶。
有的學生有時會把一把青菜、兩個土雞蛋、三四個土豆等東西,放到劉晴朗老師做飯的灶臺上。轉眼間,這些食物被劉晴朗製作成美食,給在學校開午餐的同學加了菜……
在寒假來臨前,很多學生家長陸續將家裡的荷葉、土雞蛋、蜂蜜等拿到學校裡,要給劉晴朗老師帶回去。劉晴朗說:“你們先拿回去吧!等放假了,我再到你們家裡取。宿舍小,放不下呢!”
等到放假時,家長們卻發現,劉老師已經悄然回家了。她託秦老師捎下一段話:“她,還會回來的!”……
四年後,趙小遷和張大為成了石坭山小學令人矚目的優秀學生,他們是這個村裡“史無前例”考進地級市重點中學桂東中學的兩個人,是山區學校飛出的“金鳳凰”。
一天,桂東中學請來了一名輪椅上的作家,她為同學們講述她以前志願支教、遭受車禍後志願線上開設“知心劉老師”輔導學生、激勵學生奮發向上的故事……
趙小遷和張大為都熱淚盈眶,只有他們知道,主席臺上的“知心劉老師”就是劉晴麗……
天邊擱淺一抹絢麗的雲霞,金花茶迎風淺唱低吟。石坭山,這個壯鄉村落編織著平凡而動人的故事……
點評:
小說寫的是支教的老題材,但作者構思的巧妙處在於:精心設計了一個“雙胞胎”的故事,增加了小說的曲折,又透過補敘,把主人公的境界提升了一步。小說怎樣使人們熟知的事件寫出新意,給我們提供了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