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城客旺樓飯館的廚子肖達,連日來目光呆滯,所做招牌菜也沒了往日的味道。一時間,進飯館的食客銳減,這可急壞了老闆張大財。他好言相勸,可肖達就是提不起勁。
原來,肖達來自京劇祖師爺余三勝的故鄉,毗鄰安徽安慶,從小除了喜歡做菜,還尤其痴迷黃梅戲。雖沒讀多少書,但看得多聽得久了,不僅能唱幾句,還對花腔、彩腔、主調三大腔系能說個一二。半個月前,鵝城來了一個黃梅戲班子,肖達去看了第一場戲後,就每晚必趕。
肖達的娘子不願意了,找著他吵,罵他魂都被旦角勾走了。可肖達反過來罵他娘子懂個屁,說自己是在學藝呢。
吵多了,娘子就鬧著不和他過日子。肖達很煩躁,躲著去看戲,耗了不少精力,做菜時又在腦子裡走戲,常出差錯。這樣一來,食客、老闆都不滿意了。
可肖達毫不在乎。一天晚上再次看完《天仙配》,肖達久久不願離開戲場。他覺得,七仙女向董永傾吐愛情這一段:
大哥休要淚淋淋,
我有一言奉勸君:
你好比楊柳遭霜打,
小女子我也有傷心事,
你我都是苦根生……
又誰知親朋故舊無蹤影,
天涯淪落嘆飄零。
如果先用“起板”,跟著用“落板”,最後再用雅化的“彩腔”,這樣的唱腔富於變化,曲調紆徐,更能把悲傷、歡快、慌張等複雜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引起共鳴。
等觀眾散盡了,他一個人跑到後臺想找那個扮演七仙女的旦角探討這一段唱腔。沒想到,旦角剛卸完妝正在更衣,被突然闖進來的肖達嚇得連聲驚叫。幾個武生衝過來,一頓拳打腳踢,肖達沒來得及解釋,立馬被打得鼻青臉腫,左手也被打折了。
第二天,客旺樓飯館廚子肖達調戲“七仙女”被打殘的訊息傳遍鵝城。儘管肖達多次表明他是去找旦角探討唱腔的,但沒有一個人相信。
肖達的娘子受不住,帶著兒子回孃家去了。這讓肖達更加垂頭喪氣。他覺得非常委屈,掛著受傷的左手一邊做菜,一邊止不住流淚。張大財看肖達這個樣子,也受不了,準備讓他滾蛋。
沒料到,一邊做菜一邊流淚的肖達,引來大批食客圍觀。進飯館的食客又多起來,大家的魂被肖達的眼淚勾來了。
話說扮演七仙女的旦角聽說肖達是個黃梅戲迷,每晚都趕她的戲,那天晚上是想和她探討唱腔的,心裡覺得非常過意不去,獨自一人來到客旺樓飯館找肖達。
肖達見“七仙女”來了,立馬止住淚,把她迎進雅座,打起精神做了兩個招牌菜,和她交流了一個多時辰後,方才依依惜別。
第二天,肖達就找到老闆張大財,要把幾個招牌菜的做法公佈於眾。這可是商業機密,張大財肯定不同意啊。可肖達告訴張大財,招徠食客不是死守幾個招牌菜,必須不斷推出特色新菜。
碰巧這一天有兩個食客在點菜時,一個要吃豬肉,一個偏要吃豆腐,為此爭吵起來。肖達趕緊過去勸解,說把豬肉和豆腐做在一起。他靈機一動,將白豆腐切成小塊,再在中央挖一個小洞,把碎肉、蔥蒜等佐料填進去,然後用砂鍋小火煮熟。豆腐鮮嫩滑潤,肉餡美味可口,湯汁濃郁醇厚,客人嘗一口,連聲叫好。
就這樣,肖達潛心鑽研廚藝,不斷推出新的特色菜品。大批食客慕名而來,既來品嚐新菜,又來學做新菜。一時間,飯館的生意火爆,大家的魂又被肖達做的菜勾來了。
於是,肖達接回娘子和兒子,手把手教兒子做菜。
肖達臨死前,傳給兒子一本《東江菜譜》,還有一個上鎖的小柏木盒子。可是,到了肖達孫子輩之後,家族裡再沒有人對做廚師感興趣。
有一天,肖達的幾個重孫偷偷砸開那個小柏木盒子,裡藏八個大字:唱戲靠腔,做菜靠湯。
點評:
小說有兩個特點,第一是題材新穎,講述了一個我們從未了解的領域的事件。我們看過太多寫當下社會形象鮮明。一個文化不高的廚子,卻潛心鑽研,從唱戲中悟出了做新菜的道理,給我們諸多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