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的一箇中午,太陽無比猛烈。啞正在垃圾池裡面翻找“珍寶”。
啞,是一個以撿垃圾為生的啞巴,也是一個傻子,沒有兄弟姐妹,父母平時身體也不好,家境淒涼。聽說他很孝順父母,平時賣掉破爛買東西回來都是讓父母先吃。前不久他父親因為生病死了,緊接著母親因悲傷過度意外溺水也死了。
我認識他有些年頭了,當時他還是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一晃20年過去了。出於可憐他的心理,我每次見到他都會給他錢。他每次遇到我都會咿咿呀呀地跟我打招呼。
現在太陽這麼曬,他為了掙錢買點吃的而置身於充滿腥臭味的垃圾池,也是不容易。
我習慣性地喊了一聲:“啞啊,吃飯了嗎?”他聽到我的聲音,竟然比往常興奮。只見他一下子丟下編織袋,迅速跑到我跟前,咿咿呀呀向我伸出雙手。我不由自主向後退了一步,眼光在他身上快速地掃了一遍。那雙因為找破爛而沾滿灰塵的雙手,細小得似乎一捏就會折斷,頭髮好像是半年不洗的樣子,油垢黑亮,都要往下滴了,身上的衣服,也不知道多久沒換,找不到一寸乾淨的地方,連腳上的那雙鞋子,也咧開嘴,彷彿在嘲笑著什麼。他見我不做聲,咿咿呀呀地講到了“錢”。以前都是我主動給錢,他可沒有開口要過錢。當時雖然覺得奇怪,但想到他的不容易,我馬上就給了他10元。
我等著他那句咿咿呀呀的致謝,可是,他手裡還在不停地比劃著,要50元。我猶豫了一下,在揣度他的動機。他似乎也明白我的意思,一時間臉漲得通紅,眼睛張得大大的,充滿期待和乞求。
我不忍心了,只好再次掏出40元給了他。沒想到,他拿到錢,連編織袋都不要了,撒腿就跑。那裡面裝的可是他活命的“寶物”啊,他到底是咋了?
我滿腹狐疑地盯著他瘦小的背影,決定跟蹤他。
啞跑得挺快,不一會就來到了喧鬧的市場一角。那裡有好多人圍在一起,地上有一個大大的臉盆,裡面趴著兩隻火柴盒那般大小的烏龜,一個年輕人在不斷地吆喝:“就剩下這兩隻了,每隻25元,不叫價不講價,買了可以養,養大可以吃,吃了可以清熱解毒……”啞一下子鑽進人群,雙手緊緊地按在那個臉盆上。
圍觀的人看到他,都捂著鼻子閃到旁邊。賣主可不樂意了:“快滾開,早上都來看幾遍了,你又沒有錢買,別擋著我做生意!”
啞很著急,他一隻手按著臉盆,一隻手緊張地伸進口袋,將那50元拿出來緊緊地攥在手裡。賣主看到錢,眼神柔和了起來,語氣也友善了起來:“你的錢夠嗎?少一塊我都不會賣的哈。”
啞聽到這裡,趕緊鬆開另一隻手,小心翼翼地將那50元數了又數,然後遞給了賣主。
賣主接過錢,拿起一個紅色的網兜,將那兩隻小烏龜放進去。啞捧著這兩隻小東西,如獲珍寶。他立馬起身,離開了人群。
我心想這啞巴真有雅趣,還養寵物了呢。
傍晚時候,我去市場買菜,聽到一群人圍在一起嘰嘰喳喳地議論著啞的事情。啞在小鎮生活二十幾年,大家都認識他。說是有人看到啞中午在水庫邊玩耍,也沒人關心他這樣一個啞巴,沒想到他竟然失足落水丟了性命。人們還說在他玩耍的地方看到了一個紅網兜,像是平常市場上裝烏龜的那種。
這時,人群裡有人突然想起來:“我早上也看到他想買烏龜,可是他沒錢買。”人群裡又有人說:“他中午來買了,拿著50元買走的。”“我記得早上有人說買烏龜放生可以超度亡靈,啞也在旁邊聽著呢。難道是……”
我無心再聽這些議論,眼前老是晃動著那個紅色的網兜,還有裡面那兩隻小小的烏龜,想象著他虔誠地跪在水庫邊放生的情景。我有點後悔給了他那50元。可是,這50元,卻讓我知道了啞的孝心,與那個網兜一樣紅。
點評:
小說刻畫了一個不平常的殘疾人的形象。作品沒有展示他的苦難,而是著眼於對他美好心靈的讚揚。寧可自己餓著肚子,也要把要來的錢,買了烏龜放生。結尾點出主題,他在對親人盡孝。小說對當前社會上一些身體健全、生活優越,卻不孝敬老人的人,是一個強烈的反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