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 念
小區挺大,從小區出來順著寬闊的甬道向左拐,是一條通向市裡的街道。老吳的炒瓜子鐵鍋就支在甬道的北側,距離小區大門幾步的距離。
一般人炒瓜子都用小鐵鍬,這樣翻動起來的面積大,動作的頻率也不用太快,省勁兒。但老吳用的不是鐵鍬,而是一把白鋁鏟子,可你鏟子無論怎麼大,那也沒法兒跟小鐵鍬比,所以,老吳炒瓜子的時候,胳膊總在動,而且動的頻率很高。
小區門口賣零食的有好幾家,糖炒栗子、烤地瓜、燒苞米,一到冬天還有糖葫蘆啥的。但只有老吳的炒瓜子賣得長久,不論啥季節,只要一出小區大門,準能聞到瀰漫在空中的瓜子香。陽光下,老吳的白鋁鏟子微微地泛著白光,在和鐵鍋摩擦的時候發出一種清脆的有節奏感的聲音。你只要往鐵鍋跟前一站,老吳便心領神會地把一包瓜子遞給你。錢匣子就在鐵鍋旁的凳子上放著,你只需把錢放進去就行,老吳是從來不看的。瓜子都是新出鍋的,還帶著絲絲的熱氣,往嘴裡一嗑,讓你瞬間齒頰生香。
唯一遺憾的是,老吳不用微信,儘管現在已經進入數字時代,但老吳還沒學會使用那玩意兒。
沒人知道老吳是什麼時候搬到這個小區的。這個小區已經很老了,很多最初的住戶都已經搬走了,可老吳依然住在這裡,他就像小區院子裡的一棵樹,經歷了風雨長了年輪,根已經深深地紮在土裡。老吳有退休金,即使不炒瓜子也可以養活自己。但他離不開這個小區,他喜歡這裡的環境,能讓他想起很多美好的往事。他剛搬來的時候,老伴還在,那時候,他經常到小區外給老伴買瓜子,老伴喜歡嗑瓜子。老吳不嗑,他只喜歡看老伴嗑,看他自己的日子在老伴的牙齒縫裡緩緩流走。老吳的兒子在市裡打工,有時間就回來看老父親。
老吳炒瓜子向來是現炒現賣,用老伴的話說,瓜子一過宿浸油就不好吃了。如果哪天瓜子炒多了剩下幾袋沒賣了,老吳回家順路便把瓜子送了人,也不要錢。
大家都喜歡吃老吳的瓜子,特別是到冬天零食少了,老吳的鐵鍋跟前經常圍著買瓜子的人,這時候就有人建議老吳弄口大鍋。老吳就只是笑,啥也不說。生意好,顧客多,這是老吳最幸福的時光。老吳的臉上掛著笑,看著大家一個又一個從他手裡接過瓜子離開。
有宅在家裡的男孩或者女孩想吃瓜子又不願下樓,老吳也送貨上門,可你要是想多給錢,他肯定和你急。如果你要趁老吳不注意把錢塞兜裡了,他立馬就會把瓜子搶過來不賣了,這時你還得哄他。
老吳的瓜子都是自己去鄉下選的,他收購的都是當年的新瓜子,太小的不要,有蟲眼兒的不要,癟子也不要,顆顆飽滿,炒出來才能噴噴香。
老吳越來越老了,走起路來已不像前幾年那麼利索了,但他依然還在小區門口堅守著。有那麼幾次他看著人家嗑瓜子,看著看著居然笑出了聲兒,他分明看到了老伴嗑瓜子的樣子。白鋁鏟子在鐵鍋裡翻飛,發出很好聽的聲音,一隻麻雀喳喳地叫著在低空飛過,老吳神情恍惚,恍然覺得好像又回到了從前的時光。
這個冬天連著下了幾天雪,老吳一直沒有出攤兒。
直到老吳的兒子在門口掛起白幡,人們才得知,老吳去世了。送葬那天,幾乎整個小區的人都去了。
料理完父親的喪事,老吳的兒子開始整理房間,整理父親母親留下的痕跡。最後,他在陽臺上發現了幾袋還沒炒的生瓜子。
人們發現,一口鐵鍋又支在小區門口,老吳的兒子手握白色的鏟子在鐵鍋裡靈活翻動,那姿勢居然和老吳一模一樣。
吃瓜子的人都說,小吳的瓜子比老吳的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