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縣長的扶貧戶,一家六口人還住在三間半土磚危房裡,八旬的母親中風,癱瘓在床,父親患有氣喘病,倆孩子一個讀初中一個讀高中,妻子雙目失明,全靠我種幾畝薄田,農閒時編織一些竹製品補貼家用。年初,我家又被村鎮幹部納入低保戶。
我家住在南山鄉最偏遠的羅仙寨半山谷,一條羊腸小道牽著山外的世界。趙縣長一行把車停在山下,沿著彎彎的山路,人人喘著粗氣才走進我居住的半山腰谷,駐足一看,頓覺心曠神怡。這裡三面環山,竹林幽雅,鳥語啁啾,山溪潺潺,其中一片石谷中還開滿了桃花,若不是村民的住房參差不齊,活脫脫一個世外桃源。
半山谷居住的二十多戶村民,大都靠編織竹製品或將山上土特產背到山下集市上去賣。我家住最末端,三間半土磚屋格外打眼。趙縣長一行人傾斜著身子邁進我家的土坯房裡察看,來到廚房,看到上世紀的土磚灶,揭開鍋蓋一看,香噴噴的柴火飯散發餘香,盆筷物件收拾得整齊。當趙縣長走進我孩子的臥房時,看到四壁貼滿了獎狀。此時,我看到趙縣長的表情,似乎有些心酸,而我感到很欣慰。他從屋內出來又繞著房前屋後仔細觀察,擋風的三面牆向外傾斜,靠十多根樹木支撐。最後,趙縣長握緊我的手,當著隨行人員說:“馬上進入防汛期,這樣的土坯房很危險,一定要把這房子建好,時間越快越好。孫主任,回去後馬上按政策規定,讓相關部門落實建房資金,同時幫阿偉家制定一個兩年脫貧致富的方案。”
我目送趙縣長一行離開半山谷,心中感慨萬千,趙縣長是到過這裡的最大的官,以前兩年也難得來一個村官。
三天後,接到孫主任的電話,要我帶上相關資料去縣裡填扶貧表。按以往慣例,都是由村上搞齊扶貧資料後,送到鄉政府驗收,然後再轉到縣扶貧辦或相關部門審定,時間往往要個把月。我是縣長的扶貧物件,縣政府辦公室孫主任不敢怠慢,迅速聯絡有關部門,最佳化程式,讓我直接送上來,還幫著跑腿,半天就給辦好了,十萬元建房資金匯到我的銀行賬號上。
兩個月後,趙縣長牽掛我家建房的事,想親自來看一看,但一直忙得抽不出時間,便委託孫主任代他來我家察看房子建設情況。
車剛到山下停住,下車一看,孫主任很納悶,一條正在修的毛路基連到半山腰,一臺挖機轟鳴著,還有二十多人正在抬石頭,整路基,忙得不亦樂乎。孫主任走上前去問:“你們什麼時候開始修這條路的?”
我告訴他:“修了快兩個月了,我這十萬元資金用來修這條山路,整平路基以後,鋪上水泥路面,我們半山腰的人,致富的路子會更快些。”
孫主任頓時一驚,大聲責問:“你拿到建房款不去建房,用來修這條路,你知道這個錢只能專用嗎?”說完就要打電話給縣長彙報此事。我見狀,忙阻止孫主任不要講給縣長聽,然後小聲附在他耳朵邊嘀咕幾句,孫主任無奈地搖搖頭。
孫主任回去後告訴我,他當面向趙縣長彙報此事,趙縣長聽後很感動,要求他起草一個報告,同時通知交通局、公路局和扶貧辦等部門,召開一個聯席會議,解決半山腰的修路資金問題。
很快,交通局牽頭組織修建這條山路,兩個月後正式通車。這裡的村民很感激趙縣長做了一件大實事,制面錦旗,推舉我送到趙縣長手中。
當我走進趙縣長辦公室,趙縣長很熱情,一點架子也沒有。我臨走的時候,趙縣長從他的包裡掏出一個信封,塞到我手裡,說:“來得正好,不然我又得親自跑一趟,這五萬塊錢,是我給你爭取的,你一定要把房子維修一下。”
我回家後,馬上拆掉危房,動工修建新房。恰巧村主任老王來到半山腰檢查工作,便問我這修建房屋的錢是從哪裡來的,我回答說趙縣長給的建房扶貧款。村主任一愣,說:“不對呀,特困戶十萬建房款已經到了你的賬戶上,不可能再有第二筆,肯定是趙縣長自己給的。”我一聽,愣了,張大嘴巴,一句話也說不出……
點評:
現在,扶貧的題材成為了搶手的熱門,但寫得好的不多,原因是情節的雷同化、模式化。這篇小說在情節上的異峰突起,值得關注。小說前半部情節一般,後面,農民竟用了扶貧款給村裡修路,而不顧自家的危房。小說寫了新一代農民博大的胸懷,他們再不是“兩畝地一頭牛”的鼠目寸光的人。這是一個全新的切入角度,已經不限於扶貧了。最後,皆大歡喜的結局,增加了作品的喜劇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