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打正著成魚面

[ 現代故事 ]

湖北麻城魚面,也叫垂面,已有千年的歷史會,以“銀絲魚面”獲銀質獎。說起魚面的來歷,有個傳說。

很久以前,夫子河邊有戶人家,父親早亡,母親把兩個兒子撫養成人。母親年老體衰後,一些家務活已力不從心,老大徐大祥把老母親當成了累贅,一天到晚擺臉子給她看,有時還當面訓斥。弟弟徐小祥心地善良,看哥哥這種樣子,心裡也不舒服。哥哥成家後,他們分家了。徐小祥和母親一起生活。

這年冬天特別冷,老母親在被窩裡不下床了,一日三餐都由徐小祥端給她吃。只要天氣晴好,徐小祥就揹她到屋前曬曬太陽。可近來,連續雨雪不停,母親臥在床上,肯定憋悶,沒別的辦法,徐小祥只要有空,就坐到她面前,和她聊聊天,問她想吃點兒什麼。這天,老母親忽然說,想吃魚。這可把徐小祥給難住了,這場大雪,下了三天三夜,別說池塘,連夫子河都結了一尺厚的冰,誰還會去捕魚呢?但徐小祥不死心,來到五里外的集鎮,問了好幾家店鋪,都沒有魚。

回家的路上,他有意沿著夫子河走,眼睛盯著河裡,希望有魚鑽出冰層跳上來。可是,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走到家了,連一片魚鱗也沒看到。

冬天的寒潮一個接一個,看來,夫子河要等到春天來了才會開凍,這如何等得了,如果老母熬不過這個冬天,還不成為自己一生的遺憾,徐小祥決定去鑿冰捕魚。當然,他也擔心,這麼冷的天,魚兒是否會躲在深處不上來呢?為了能讓母親吃到魚,說什麼也要去試一試。他拿了小網兜、魚桶、鐵榔頭、鐵棒,來到了夫子河,輕輕地踏了下,冰堅硬著呢。在離岸一丈的地方蹲下,“叮叮噹噹”地鑿起冰來。大約一炷香的工夫,鑿出了一個尺餘大的冰窟窿。

這場大雪,方圓百里冰天雪地,整條夫子河結了厚厚的冰,水裡缺少空氣,魚兒悶得難受,發現這個洞口後,都游過來伸出水面換氣了。徐小祥用小網兜撈了幾條,一看夠食用好幾天了,就回家去了。他不想把這個秘密說出去,如果給哥哥知道,一天到晚都會來捕魚的,還不把夫子河的魚兒捕完。

面對這些魚,徐小祥想,怎麼燒好呢?母親喜歡吃魚,房間裡昏暗,就是自己給她挑好,也難免有骨頭剩下,魚刺卡住喉嚨怎麼辦?徐小祥想到了魚丸。他颳去魚鱗,剖肚後洗淨,然後用刀把魚上的肉一片片割下來,割了滿滿的兩大碗。然後把魚片倒在砧板上,薄薄地攤開,用菜刀剁了一遍又一遍,這下,就是有殘存的刺,也不礙事了。剁好後,他突然想到,何不用那些魚頭、魚尾、骨骼熬些湯。說幹就幹,熬好後,給老母親端了一碗,老母親喝了魚湯,連聲說鮮,身子也暖和了。

就在徐小祥準備做魚丸子時,突然聽到外面有人在喊:“小祥,你家的牛出逃了。”這些天,大黃牛一直關著吃枯稻草,看來想去吃點兒新鮮東西了。徐小祥連手也來不及洗,跑出門追牛去了。

徐小祥前腳剛剛走,徐大祥後腳來了。他家的麵粉用完了,拿著升籮來向弟弟借。一看廚房裡沒有人,又想貪小便宜,就想拿點兒去算了,省得再來還。他知道弟弟家的麵粉掛在吃飯桌子上方的木鉤子上,就把那隻簟籮拿下來,掀開蓋子,先用升籮舀,再用手抓,還壓緊壓實,把升籮裡裝得滿滿的。然後蓋好簟籮蓋,舉起後一邊往木鉤上掛,一邊朝門外張望,最怕這個時候弟弟回來。心慌意亂地一掛,簟籮環還沒有掛在鉤子上,他卻鬆了手,簟籮掉到了桌子上,側翻了,好多面粉撒在了砧板上和地上。這下他更急了,如果這時弟弟回來,露了餡不說,還要他賠麵粉。於是他索性站到凳子上,雙手拿住木鉤,用力一拉,把木鉤拉了下來,放在簟籮旁邊,製造好繩子自斷的假象後,匆匆忙忙地捧著那升籮麵粉走了。

徐小祥把大黃牛找回來,關進牛欄裡後,才回到屋裡,進屋一看,傻眼了,好好掛著的麵粉,怎麼木鉤繩斷了掉了下來。他也沒往別處想,認為肯定是繩子天長日久不牢固的緣故。他把桌子上乾燥的麵粉攏到了簟籮裡,乾淨的那些小心翼翼地捧起,和灰塵混在一起的只好不要了。可砧板上的麵粉,大多和魚餡粘在一起了,魚丸子做不成了,這可怎麼辦。想想平時經常擀麵條,何不把它做成麵條呢?他索性加了點兒食鹽,把魚餡和麵粉攪拌均勻,使它們完全混合在一起,再使勁兒地揉搓,直到麵粉團軟韌,才用擀麵杖把麵糰擀成一個個薄餅,切成麵條,煮了一點兒,給母親盛了一碗端去。還沒走到床前,一股香味就直往老母親的鼻孔裡鑽。母親吃後說,她從來沒有吃到過這麼好吃的麵條。

徐小祥嚐了下,感到確實好吃,這麼多面條,兩個人一時也吃不完,何不讓鄰居也嚐嚐鮮。於是他把全部麵條煮熟,端了些給哥哥家,把剩下的全分給了左鄰右舍。歪打正著做出的特殊麵條,大家都說好吃,因為摻有魚餡,就把它叫作魚面。

天氣暖和了,老母親開始下床活動,她不但能夠照料自己,還能做些輕微的家務活了。老母親經常記掛著魚面,徐小祥不時地到夫子河裡捕來魚,然後製作麵條,天氣晴朗時,還把魚面曬乾,備著寒冬臘月吃。做魚面的手藝擱著,也怪可惜的,在鄉親們的鼓勵下,徐小祥到集鎮上開了家魚麵館,生意非常好。賺了錢後,他娶妻生子,在集鎮上安了家。因在小兒子家過得舒心,老母越活越康健。

徐小祥做魚面,雖然是徐大祥引出的,但偷麵粉這種事情畢竟是不光彩的,徐大祥只得賊給狗咬,不好開口。躺在床上,徐大祥也在反思,自己連母親的養育之恩也忘記了,把老母親當作包袱,拋給了弟弟。弟弟孝順母親,善有善報,老天賜給了他這麼好的一門手藝,使他撐起了一份家業。而自己,起早落夜風裡來雨裡去上山下田,到頭來一家大小連溫飽都難解決,看來,這是上天對我這個不孝之子的懲罰。徐大祥越想越感到對不起母親,決心痛改前非,像弟弟那樣,做個善良孝順的人。這以後,徐大祥像換了個人,三天兩頭去看望母親,有好吃的,也不顧路遠地送去。

後來,徐小祥擴大門面,人手不夠了,把哥哥一家也請了去幫忙。他們弟兄團結,妯娌和睦,魚面製作工藝不斷改進,越做越好吃,連外地食客也慕名而來。經過千年的傳承,夫子河魚面名揚海內外,成了當地的一大特色美食。

補充糾錯
上一篇: 風起蘆葦蕩
下一篇: 千年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