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鄉賢

[ 現代故事 ]

劉洋創辦的善文化創意產業園,雖算不上善州最富最強企業,倒也小有名氣,他也因此成為善州知名企業家。這不,為促進企業發展,他又決定,聘請剛剛退休在家的善州文化站原站長、最美“十佳新鄉賢”張佳琳,擔任企業研發顧問。

這天,劉洋專程來到張佳琳家。

見劉洋一臉真誠,張佳琳就說:“企業講求發展和效益,我一個退了休的老頭子,能為你們發揮什麼作用、創造什麼效益?”

“老爺子,作用大著呢!”劉洋說,“一來,您在善州任勞任怨一干就是30多年,是大夥一致評選出來的最美‘十佳新鄉賢’。不客氣地說,您就是善州社會士。聘您,我們企業才能更好的接地氣,促發展,說白了就是新時代新鄉賢效應。二來,善州境內有著名的‘滕國故城’,是春秋戰國時期‘以善治國’而聞名,歷經700餘年而不衰的滕國國都,是善文化的發源地。作為文化站站長,您不僅對善文化有著深刻的研究,更是善文化的執行者、傳播者。我們企業叫‘善文化創意產業園’,主營產品就是善。聘您,就是要您更好的研究善文化,傳播善文化,進而豐富我們企業品牌文化,助推企業發展。再說您已賦閒在家,老有所為,您又何樂而不為?”

張佳琳心裡熱乎乎的,可他看了看劉洋帶來的那堆禮品,仍毫不猶豫地說:“不過,我還是不能答應你!”

劉洋疑惑:“老爺子,為什麼?”

張佳琳一笑:“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劉洋還想再說什麼,不巧,手機響了,是老孃打來的,說家有急事。劉洋只好趕緊回家,臨走還說:“我還會來的,就是‘三顧茅廬’、十八抬大轎也要把您抬進我們企業。”

“不答應,還賣關子,究竟為什麼?”處理完家中急事,劉洋又琢磨起聘鄉賢的事來,“嫌我們企業小、名氣低?不可能。在善州,我們企業可是出了名氣的文化企業,好多人走門子,想進,我還不樂意呢!要不就是嫌聘金低?可他也沒說呀!對,肯定是嫌聘金低!”劉洋拍了下腦門,“張佳琳幹了大半輩子文化站長,是出了名的文化人,還是最美‘十佳新鄉賢’,有文化,好面子,怎麼會當面先提及錢的事呢!要是這樣,問題可就好辦了。”主意拿定,第二天,劉洋又去了張佳琳家。

不等張佳琳發話,劉洋就說:“老爺子,都怪我,昨天聘金開低了,今天再加,總額50萬元,你看如何?”

張佳琳笑笑:“昨天你說聘金30萬元,對我來說,已是天文數字了。今天再加20萬元,對我來說,更似老光棍想媳婦,夢幻誘人哪!”

“這一招果然奏效!”劉洋美滋滋的,於是趁熱打鐵:“老爺子,既然滿意,咱就籤個合同吧?”說著拿出事先備好的合同。

誰想,張佳琳卻擺了擺手。

劉洋又是一臉疑惑:“老爺子,又是為什麼?”

“不是聘金的事。我退休了,人也老了,可也有了新的計劃和生活。”張佳琳抱歉地說,“你的好心我領了。至於我的不近人情,還望劉總諒解!”

說完,起身,一副送客的樣子。

劉洋懵了,邊走邊說:“我還會再來的!”

不久,劉洋再次來到張佳琳家。張家門敞著。劉洋叫了幾聲沒人應。進門一看,屋裡空蕩蕩的。“莫非知道我來,有意躲了?”出門一打聽,原來,張佳琳早到十里外的微湖村,摸底調查去了。劉洋泛起嘀咕:“這個張佳琳,不是退了嗎?怎麼又去搞調查了?”劉洋想問個究竟,方向盤一轉,直奔微湖而去。

來到微湖,一位村幹部說:“張站長是在村裡搞調查呢!不過這次他調查的可不是什麼文化戶,而是日常需要服務的‘送飯戶’!”

“什麼?‘送飯戶’?”劉洋一頭霧水,“難道他還要為這些‘送飯戶’挨家挨戶做飯送飯不可?”

“是。”村幹部說,“張佳琳最近正在籌建老人服務社。聽說,這個服務社,不僅要為我們微湖村需要服務的老人做飯送飯,還要為整個善州31個村需要服務的老人們做飯送飯呢!這不,為了摸清底子,避免遺漏,今天專門來俺村,一邊送飯,一邊搞起摸底調查來了。”

劉洋頭都大了:“給善州所有需要服務的老人做飯送飯,怎麼可能?”突然,劉洋似乎又想起什麼,又說:“收費一定很高吧?”

“不高,聽說只收本錢,每人每餐6元。”

“不可能!”劉洋更不信了。

在村民陸玉珍家,終於見到了張佳琳。

陸玉珍一家三口,72歲的她,因年老體弱,腿腳早就不便;75歲的老伴,前年也因中風臥床不起;40多歲的兒子因車禍殘疾,至今生活不能自理。在鎮村幫扶下雖早已脫貧,可一家三口的做飯卻成了難題。

“這是豬肉白菜燉粉條,這是煎豆腐,還有……”

一進陸家,就見張佳琳從食盒裡取出飯菜,分別送到陸家三人面前。一邊送,一邊介紹飯菜的名稱、口味,還督促道:“趁熱,趕緊吃,別涼了。”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清茶一杯
下一篇: 修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