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花炮

[ 現代故事 ]

小鎮地處江淮通道,南北要衝,水上交通十分便利,水運為主的年代,這裡成了江淮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鎮上店、鋪、行、坊、館、社林立,酒坊、染坊、磨坊、鞭炮等手工作坊的生意更是興旺。

小鎮不大,有一家花炮店卻聲名遠播。他家制作的花炮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時作為貢品進獻,太后大悅,賜“龍鳳旗”一面、壽碗一對,所產煙花炮竹賜名“龍鳳花炮”。宣統二年,“龍鳳花炮”參加國際博覽會獲得金獎,一時間飲譽海內外。

龍鳳花炮生產工藝十分複雜,“點火放炮,七十二道”,道道工序繁瑣。安裝引信、糊紙、編鞭等工序由鎮上各家各戶代工,而配料、煮硝、磨藥、裝磺等主要工序則由店主親自操作。第三代掌櫃王慶福為人樂善好施,心胸豁達,小鎮大部分人家都靠幫他家做花炮為生。名氣一響,貨自然供不應求。王掌櫃店內也招了很多夥計,每到王掌櫃上手做花炮後道工序時,他們都會自覺地走開。

敵寇佔領小鎮時,王掌櫃沒有隨其他商號老闆一起逃離小鎮,選擇留下。那些做花炮的材料也能做炸藥,原材料受到嚴格管控,花炮一時做不成了。店裡的夥計王掌櫃一個都沒有辭退,他說:“這兵荒馬亂的,叫他們另謀出路,咋活?好歹以前的積蓄還有點,先撐著吧。”

敵寇打算在縣城搞個慶典,派人送來一些材料,叫王掌櫃做一批花炮。王掌櫃一看,這也算個活,便叫鎮上以前幫他加工的人家來領材料。知道是敵人的活,沒有一家來領,他只好和夥計們沒日沒夜地趕工,才總算如期完工。那鞭炮真是“升高五丈聲數里,屑如桃花滿天飛”。敵寇以前只聽說過龍鳳花炮名氣十分響,卻沒有真正見過,看到這麼漂亮的花炮,大加讚賞,十分滿意,此後便對王掌櫃十分客氣,他的貨物進出小鎮暢通無阻。可王掌櫃再走在鎮上跟熟悉的人打招呼時,人家裝沒有聽到,等他走遠,朝他狠勁啐口痰,暗罵他“狗漢奸”。他原本挺直的腰桿不由彎了。

省城的敵寇要搞一場更加隆重的慶典,派人送來更多的硝、磺等材料,但這次夥計們幹起活來磨磨蹭蹭,有點出工不出力的感覺。王掌櫃只得親自全程參與,日夜監工,總算如期完成了前期的工作。

大夥心中暗想,掌櫃是死心塌地地想討敵人的歡心,估計這次又製作出了新的花炮,用來溜鬚拍馬,想借此揚名。

花炮終於完工了。王掌櫃給夥計們發了雙倍的工錢,並給他們放了一個長假。敵人害怕其中有鬼,讓王掌櫃親自送這批花炮到省城,並要求他在慶典現場親自燃放。

慶典時,敵寇讓王掌櫃先試放幾隻。王掌櫃小心地點燃引信,花炮直衝雲霄,只見漫天虹彩,聲聲震耳,真可謂“龍飛鳳舞映霞輝,聲撼香重讓人醉”。眾人看得如痴如醉,更是叫好連連。就在他們都伸長脖子向觀禮臺前聚攏,期待更加精彩的煙花表演時,只聽一聲巨響,頓時火光沖天,一片鬼哭狼嚎,諾大的慶典現場頃刻間灰飛煙滅,一切都在硝煙中化為塵埃。參加慶典的敵寇和王掌櫃都被炸死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原新四軍某軍區給鎮政府轉來一隻包裹,內有龍鳳花炮製作配方和一封王掌櫃的親筆信,信中寫道:“亂世本求傳祖業,山河破碎寸心寒。一硝二氯三為炭,花炮沖天照我膽。”包裹內還有一張王掌櫃的烈士證。

補充糾錯
上一篇: 長不高的小草
下一篇: 莫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