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藍火石
這是發生在濰坊昌樂縣的故事。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一個春天的上午,王家村的王孟子老漢守著門口一堆藍色碎石頭髮愁,這是前些日子蓋新房清理出來的舊地基。村幹部說上面近幾天要下鄉檢查村容村貌,讓他快點將這些建築垃圾處理掉。要是處理晚了,因此被扣了分,就要處罰他。
兒子在外打工沒時間,他自己雖說才六十出頭,但心臟不好,幹不了力氣活。這事兒關係到村裡的聲譽,事不宜遲,他決定立刻請人幫忙解決。
王孟子走在大街上,嘴裡嘟嘟囔囔罵道:“天殺的小鬼子……”不瞭解內情的人就納悶了,村裡讓他清理石頭,與小鬼子有什麼關係?瞭解內情的人說,嘿,這裡頭的關係可大著呢……
四十年前,日本鬼子佔領了昌樂,建炮樓、修公路。在漢奸們的協助下,鬼子不但明搶,還夾帶著暗奪。他們見老百姓用原始的火鐮蹭火石取火,不禁瞪大了眼睛,看到了另一種掠奪中國財富的機會——要是把日本生產的火柴銷售到中國,只這一項,黃金白銀就會源源不斷地流向日本。他們決定,強行向老百姓推銷火柴。過去,凡是從外國漂洋過海過來的東西,都加了一個“洋”字,這火柴自然也就叫洋火了。
用火鐮、火石打火,十分費事。要生火了,還要準備好火頭,也就是易燃秫秸瓤。用左手拇指和食指中指捏緊火石,火頭緊靠火石窩在手裡,然後右手捏緊火鐮,用其邊蹭打火石,就有火星蹦出,落在火頭上,用嘴一吹,火頭就旺了。再將準備好的柔軟的柴草靠近火頭,繼續用嘴猛吹,火頭的火便將柴草引燃了。
遇到陰雨天,柴草反潮,就不易引燃,相比來說,洋火自是好用。可是,老百姓哪裡有閒錢享受?火石溝溝坎坎到處都是,不用花錢,只要有塊鐮刀形狀的長十厘米左右、厚兩毫米的鋼片,也就是火鐮,就不愁生不著火。
見老百姓不買他們的火柴,鬼子又想出了一個釜底抽薪的損招——收購火石。鬼子想,把火石收購乾淨,老百姓沒法生火做飯,必買“洋火”。
火石,在老百姓眼裡,除了打火,就是一些零零碎碎的小石頭。既然它能賣錢,倒不是一件壞事。
為了生存,大人孩子齊下地,漫山遍野到處都是撿火石的人。近處火石沒了,到遠處撿;地上的火石撿光了,老百姓便用鏟子钁頭刨地、翻沙尋找……火石源源不斷地送到鬼子指定的收購地點,一天就收購一座不大不小的火石山。老百姓用賣火石的錢,從鬼子手裡換來了洋火,甚至還有了剩餘填補家用,自然也就接受了。
鬼子沒有想到這裡的火石這麼多,簡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收購火石不但沒有達到他們預想的效果,反而讓這方老百姓有了點滴實惠。對鬼子而言,這是虧本的買賣呀,他們當然不甘心,只要讓中國人嚐到了用火柴的甜頭,還愁日後不大賺一筆?
為了節約成本,他們雞蛋裡挑骨頭,只收便於隨身攜帶、用著方便的。他們煞費苦心做了特製的鐵篩子,篩網漏空比雞蛋還小。老百姓撿來的火石必須過篩,只收篩空漏下的,其餘的統統不要……
在被過篩扔出的火石中,有一種個頭大、稜角分明、堅硬無比、深藍色的藍火石,因為其塊大且硬,不易弄開,儘管碰撞時火星四濺,可是用起來不方便,所以,當地人很少用它。鬼子改變了收購方式後,這種塊大的藍火石不用動篩,就被直接挑出來扔掉,很快,被棄的藍火石就堆成了一座小山……
王孟子那時二十來歲,平日裡全靠給人家扛長活打短工度日。鬼子收購火石,讓他看到了生財之道,他憑著一身力氣,挑著一副擔筐,到外面撿火石賣。
一開始鬼子不怎麼講究,王孟子撿火石賣比做僱工收益大。哪想到,剛撿了十幾天,小鬼子就挑剔起來,這個不收那個不行的,這讓血氣方剛的王孟子不服。他拿起兩塊藍火石在鬼子面前相互碰撞,火星四濺,然後質問鬼子:既然是收購火石,這藍火石怎麼就不行了?
小鬼子大笑,這個愚蠢的莽夫,怎麼就不明白皇軍的意思呢?難道還幫你們中國人發財不成?
幾個鬼子相互嗚裡哇啦地嘀咕了一陣後,一個左耳下部分少了一半的年輕鬼子走上前來,嘴裡罵著“八嘎”,抬手對著王孟子的臉就是兩個大耳刮子,然後用刺刀指著他,命令道:“你看著好是吧?那我成全你,你趕緊把這些藍火石全部運到家裡去。十天後,要是讓皇軍再看到這兒有一塊藍火石,你就死了死了的……”
王孟子對這缺半個耳朵的鬼子恨之入骨,恨不得一拳把他打趴下。可是,小鬼子有刀有槍,自己赤手空拳,好漢不吃眼前虧,也只好把火石往自家院子裡挑運。小鬼子還玩了個貓捉老鼠的遊戲,派人盯著,讓他做不了弊。
就這樣,王孟子每天天不亮就去挑藍火石回家,一直忙到深夜,還要受半隻耳鬼子的嘲罵。他看出來了,小鬼子這是往死裡玩自己啊,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在一個陰雨連綿的晚上,他趁鬼子不注意,逃到山裡躲了起來……
一段日子後,鬼子終於認識到收購火石是愚蠢之舉,就垂頭喪氣地草草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