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風範

[ 現代故事 ]

春節期間,市音樂界人士籌劃舉辦一場高水準的新年音樂會。會務組組長王傑正帶人緊鑼密鼓地忙碌著,忽然接到了陶教授電話:“對不起,我的二胡獨奏請取消,因為我實在分身乏術。”

陶教授是全市有名的二胡演奏家,音樂學院的教授,他若缺席,整個音樂會將遜色不少。王傑極力挽回,可陶教授的語氣十分堅決,讓王傑無可奈何。是什麼事情絆住了陶教授?他說“分身乏術”,難道說他要到別的地方演奏?那就可以理解他為什麼會舍此去彼了——人家肯定給了極高的出場費。唉,這些大師啊!

王傑鬱悶了幾天,卻突然發現,微信、抖音等平臺瘋傳一條影片:在本市某地鐵口有一老一少兩個人在拉二胡,少的二十來歲,瞧模樣是個農民工;老者風度翩翩,氣勢不凡,竟是陶教授!

影片中陶教授坐在一個小馬紮上,微閉雙目拉著二胡,優美的樂聲從他的手指間緩緩流淌出來,婉轉悠揚,餘音不絕。等到年輕人拉二胡時就高下立判了,年輕人的技法幼稚,聲音艱澀,頂多是入門水準。

年輕人拉完二胡後一臉羞澀,陶教授則對著他指點交流,不用說是在傳授技藝。

讓王傑目瞪口呆的是:兩人的面前擺著個不鏽鋼飯盒,地鐵里人來人往,不時有人往飯盒裡扔錢。

他們是在賣藝?堂堂大教授竟這樣拋頭露面?年輕人是誰?陶教授是不是瘋了?

後天就是新年了,王傑想再努力一下,費盡周折後終於在一個地鐵入口處找到了兩個人,眼前的一幕跟影片上一模一樣:一老一少在賣藝,同時陶教授見縫插針地指點著年輕人。

王傑忙上前恭敬地打招呼:“陶教授,您好!”

陶教授一看是王傑,並不驚訝,微笑著說:“來了?”

王傑笑著說:“陶教授,剛才的一幕我都看到了,您之所以不參加新年音樂會,就是為了這個年輕人嗎?恕我直言,您就是再費心,他就是再用功,也達不到專業水準,您這是何苦呢?”他雖然面帶微笑,說出的話卻毫不留情,年輕人的臉立刻紅到了耳根。

陶教授點點頭,說:“我本來也不指望他的二胡技藝能有多大提高,只是幫他一點小忙而已。”

在王傑驚訝的目光裡,陶教授鄭重地說:“他是個農民工,辛苦忙碌一年,老闆卻攜工程款跑了,他連回家的路費都沒有,即使回了家又怎麼見父母?幸好他隨身帶著二胡,就來到地鐵口賣藝。碰巧我打這兒經過兩次,第一次看到他在賣藝,第二次卻不再賣藝了,改為乞討。我問他為什麼改變?他說,他的技藝太差,沒有人打賞,只好乞討了。”

不知道什麼時候,一群人圍在他們身邊,靜靜聽著。

陶教授又說:“賣藝跟乞討是有本質區別的,一個人若自甘墮落將很難回頭。我實在說服不了自己對此視而不見,思來想去決定幫他一把,可我若直接把錢給他,對他沒什麼好處。於是我決定跟他一起賣藝,同時指點他的技藝。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共同努力,我們真的掙了一點錢,同時他的技藝也突飛猛進,更重要的是他對生活有了全新的認知。他已經決定,過完春節再回老家去,因為春節錢好掙,我也決定陪著他過完這個春節,所以我就沒有時間參加你們的排練和演出了。”

陶教授最後說:“對我來說,拯救一個年輕人遠比參加音樂會更有意義,我也相信,這將是一個極有價值的春節!”

圍觀的人們鼓起掌來。王傑認真聽著、回味著,發自肺腑地說了一句:“陶教授,您是真正的大師!”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做戲先做人
下一篇: 父親的匯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