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也愛做買賣
清朝洋貨的商號。所有從外地運來的洋貨都要由它先挑,剩餘的才讓其他洋行銷售。所以,“萬元號”在北京商界幾乎佔據壟斷地位。
除此,還有號稱“四大恆”的四大銀號,官私匯兌多由其承擔。但這四家銀號最大的獲利渠道不是貸款利息,而是兼辦捐稅這樁油水極肥的差事。
“萬元號”和“四大恆”的背景當然不會簡單,朝中都有高人罩著。各地官員向慈禧秘密進奉的錢財等物,都無法瞞過“萬元號”和“四大恆”的耳目。自己的灰色收入被人窺視,慈禧相當鬱悶,李蓮英決定為主子解除這個煩惱。
李蓮英得知北京一家老牌銀號“泰源號”即將停業,便建議慈禧買下這家銀號,並指明“兼辦捐稅”這條來錢極快的渠道。慈禧當然歡喜,但考慮到“皇室成員不許經商”的祖訓,便讓李蓮英出面接收這家銀號,為避人耳目,仍用原來的“泰源號”之名。
新開的“泰源號”注入本金330萬大洋,其中李蓮英僅出10萬大洋,剩下全是慈禧的手筆。“泰源號”重新開張後,慈禧召見內務府官員,暗示訓導一番。這夥人哪敢怠慢,沒過多久,原由“四大恆”包攬的業務全被“泰源號”搶佔。
財源滾滾而來,嚐到甜頭的慈禧還嫌不過癮,張羅著再開一家商號。很快,北京前門外又多了一家主營綢緞的店鋪,“總經理”還是李蓮英。慈禧為這家店鋪取名為“泰昌號”,說:“前號有‘源,後號必有’昌,如此便會財源滾滾、年年昌盛。”
從此,“泰源號”和“泰昌號”密切合作,白花花的銀子像水一樣流入慈禧囊中。沒過幾年,慈禧就賺了1200萬兩銀子。
乾隆盜木
乾隆在宮裡呆久了,這天他帶大臣出宮去明十三陵遊玩,當走到永陵和長陵時,一股襲人的香氣迎面撲來,他停步問隨從大臣:“朕到此地,為何香氣撲鼻?”
“萬歲,”劉墉用手一指眼前大殿上的金絲楠木,“這楠木乃稀世之寶,不油而光亮,不雕而精美,還自帶香氣,四季如故。”
乾隆一聽,心裡很不是滋味,又一想:金絲楠木如此貴重何不把它移到正興建的圓明園中,自己享用該多好。
想到這裡,乾隆高興地對群臣說:“朕今日不想遠遊,速回京城。”於是群臣隨他回京。
乾隆回京後犯了心思:我要把十三陵的金絲楠木運回圓明園,讓群臣知道了豈不損害自己聖明君主的名聲;再者,明末以後嚴禁扒墳掘墓,《大清律》又有明文規定,不許扒墳掘墓。怎麼辦?經過反覆琢磨,一條“妙計”形成了。他下旨召集能工巧匠修建被破壞的明陵,然後暗中令親信把明陵的金絲楠木用偷樑換柱的形式,將這些楠木運回圓明園,建起一座富麗堂皇的大殿(後毀於英法聯軍的炮火中)。哪有不透風的牆啊!事隔不久,這事被三朝元老劉墉知道了。
這日乾隆早朝,處理完朝政說道:“眾位愛卿,有本早奏,無本散朝。”
“萬歲,臣劉墉有本。”“快快說來。”
“萬歲,朝裡有人扒墳掘墓。”
“扒墳掘墓者殺頭之罪。”乾隆沒等劉墉說完回應道。
“此人至高無上難以治罪。”
“難道比朕還高?”
“萬歲,此人正是您,圓明園大殿所用之木乃是十三陵永陵、長陵之木。萬歲,執法者應以身作則,望主三思。”
乾隆一聽,偷樑換柱之事已被群臣所知。不過他不愧是聖明君主,知道自己觸犯了《大清律》,為掩蓋罪責自下詔書,發配江南,以代殺頭之罪。
發配江南時,有一次坐船遊長江,還風趣地作了這樣一首詩:
金山竹影幾千秋,雲鎖高峰水自流。
萬里長江飄玉帶,一輪明月滾金球。
遠望塞北三千里,近觀江南十六州。
美景一時觀不盡,天緣有份再來遊。
答問皇上
東晉大臣顧悅之是畫家顧愷之的父親,他與簡文帝司馬昱同歲,可是頭髮早已白了。簡文帝問他:“你為什麼頭髮比我先白呢?”顧悅之回答:“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質,經霜彌茂。”
這個回答相當有水平。首先是雅,語言如詩賦;其次設喻精當,我為蒲柳,君是松柏;再次是不正面回應,迂迴答問,很有意境。
這樣的回答,抬高對方,無損自己。因此,“簡文帝悅其對答”。
弱箭誘敵
公元115年,為了平叛,東漢名將虞詡被朝廷調任武都太守。剛一到任,就遭到數萬羌軍的圍攻。虞詡只有三千兵馬,寡不敵眾。他緊閉城門,任憑羌軍怎樣叫陣,就是堅守不出。羌軍攻打了十天,城池安然無恙,固若金湯,大大挫傷了羌軍的銳氣。
第十天,羌軍又開始進攻。虞詡親臨前線,到城牆上觀望敵情。他發現,羌軍不像先前那樣猛打猛衝,所有士兵都畏縮不前。他意識到,這是因為羌軍害怕被漢軍的強弩利箭射中。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決定誘敵深入,等敵軍靠近再打,有效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他命令:不要發射強弩,只用射程短的小箭射擊。
過了一會兒,躲藏著的羌軍發現,漢軍的弩箭力量很弱,射出不遠就落地,根本射不到自己。他們以為漢軍的利箭已經用完,沒有遠端武器,對自己構不成危險,膽子隨之變大,紛紛從躲藏之處出來,向城下攻來。
羌軍越來越近,眼見就到城下了,虞詡見時機已到,命令士兵改用強弩,而且每二十副強弩同射一人。此招果然奏效,幾乎箭無虛發,發無不中。羌軍大駭,知道中計上當,連忙掉頭退卻。
虞詡見羌軍大亂,果斷下令趁機追殺。一時間,殺聲震天,勢如破竹。結果,羌軍大敗,丟盔棄甲。
軟弱的反面是強硬,無力的背後是有力。忽視了這點,中人圈套就不足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