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身別無長處,既然有一顆心,有一張嘴,講話定要講個痛快!”這是詩人、學者、民主戰士聞一多說的一句話。縱觀聞一多的一生,愛憎分明、真誠勇毅的品格充分展現在他激情澎湃、充滿戰鬥力的演講上。
聞一多為人正直,敢於擔當,這種品格也鍛造了他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演講氣質。1937年,聞一多主持侄女的婚禮,日軍突然空襲城市,以致現場停電,參加婚禮的眾親朋和嘉賓驚惶躲避,一時亂作一團。這時,聞一多卻異常沉穩,在黑暗中高聲宣佈:“結婚乃人生大事,豈能因敵人搗亂就中止舉行。希望大家保持鎮定!”眾人這才漸漸安定下來,婚禮得以繼續舉行。相似的場景還出現在1945年,西南聯合大學正在露天舉辦“五四”紀念會,忽然天降傾盆大雨,一時間會場秩序大亂。只見聞一多在臺上大聲說道:“今天是‘雨洗兵,武王伐紂、陳師牧野之時,正如今日!”參會者聽到聞一多這擲地有聲、鏗鏘有力的話語,不由得為之一振,嘈雜聲音漸消,秩序變得井然起來。臨危不懼、勇毅擔當的聞一多令人刮目相看。
1944年,昆明文藝界舉行紀念魯迅逝世八週年晚會,聞一多也去參加。聞一多作為“新月派”詩人,曾“罵”過魯迅,他不僅不避嫌疑來參加,且發表了坦誠的演講。他先向魯迅的畫像深鞠一躬,然後說:“魯迅對!他以前罵我們清高,是對的;他罵我們是京派,當時我們在北京享福,他在吃苦,他是對的……當時我們如果都有魯迅那種骨頭,哪怕只有一點,中國也不至於這樣!罵過魯迅或者看不起魯迅的人,應該好好想想,我們自命清高,實際上是做了幫閒幫兇,如今把國家弄到這步田地,實在感到痛心……時間越久,越覺得魯迅偉大。今天我代表自英美回國的大學教授,至少我個人,向魯迅先生深深地懺悔!”
1938年,剛到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的聞一多一心研究《詩經》、古代神話,不問時事,被人戲稱為“何妨一下樓先生”。日本軍隊攻陷鄭州、長沙後,繼續攻打貴陽,昆明形勢十分危急,聞一多對國民政府的消極抗日十分不滿,開始參加學生組織的演講會,十分善於演講的聞一多頗受學生擁戴,也極大鼓勵了昆明的抗日熱情。從此,聞一多走出書齋,從一個學者變成一個激情勃發的民主鬥士,在許多公開場合作愛國為民的“獅子吼”。抗戰期間,目睹國家陷於水深火熱的苦難之中,聞一多如坐針氈、心急如焚,他在給學生臧克家的信中寫道:“我只覺得自己是座沒有爆發的火山,火燒得我痛,卻沒有能力炸開那禁錮我的殼,放射出光和熱來。”1944年,在7月7日召開的七七紀念會上,聞一多慷慨激昂地說:“我過去只知研究學問,向不問政治。抗戰以後我覺得這看法不對了,要研究,沒有書,還有更重要的,我要吃,我要喝,而現在連吃喝都成問題了。因此我瞭解到所謂研究學問是吃飽喝夠的人的玩意兒,而老百姓要爭的首先是吃和喝!”
1945年12月1日,國民黨特務製造了鎮壓進步學生的“一二·一”慘案,聞一多滿懷悲憤,始終站在廣大愛國學生一邊,組織了眾多的爭自由、反獨裁、反內戰的活動,起草和修改了大量的雜文、宣言、通電、抗議書等文稿,因而被國民黨特務列入暗殺黑名單,懸賞40萬元買其人頭。但聞一多無所畏懼,繼續從事各種進步活動,被恨之入骨的特務罵為“聞瘋子”。1946年7月15日,在雲南大學舉行的李公樸追悼大會上,主持人為了他的安全,沒有安排他發言。但他毫無畏懼,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發表了《最後一次演講》,痛斥國民黨特務,並握拳宣誓說:“我們有這個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勝利的,真理是永遠存在的。”“我們不怕死,我們有犧牲精神,我們隨時準備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後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下午,他主持民主週刊社的記者招待會,進一步揭露暗殺事件的真相。散會後,聞一多在返家途中,突遭國民黨特務伏擊,身中十餘彈,不幸遇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