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訶夫的玫瑰

[ 歷史故事 ]

契訶夫親手設計和建造自己的花園,像斟酌詞句一樣把握水分、土壤和陽光的互動與平衡。這位培植花園的俄羅斯園丁,也在培植著自己的心田,同時在文學中培植著關乎人類未來的良知的土壤。

契訶夫是一位小說家和戲劇家,但是鮮有人知道,他還是一位出色的園藝師。

伊利亞·愛倫堡在《重讀契訶夫》中有這樣一段描寫:“他是一個狂熱的園藝師,他播種花籽兒,移栽花苗,嫁接花木。他在尼斯旅遊的時候,曾經擔心自家花園裡的兩棵百合花是否被人踩壞。他在家書中懇求家人好好澆灌新栽的果木。在雅爾塔的別墅裡,由他栽種的茶花開花的時候,他給在莫斯科的妻子發了電報報喜。他郵購樹種,為幼苗尋找瓦罐,精心照料剛剛栽種的樹苗。園藝並不單純是他的一種嗜好,就如同很多人嗜好垂釣或打獵,他從樹木的生長中,強烈地感受到了對於生命的肯定。”

契訶夫本人曾表示如果不寫小說,自己願意當一個園藝師。他熱愛自然和土地,寫下的許許多多關於自然的讚頌就是明證。《萬尼亞舅舅》中的阿斯特羅夫醫生對森林的熱愛也是契訶夫的心聲:“森林能使土地變得美麗,能培養我們的美感,能夠提高我們的靈魂。”契訶夫很早就意識到享樂的生活。他說,每一次寫作就是採擷最美鮮花的花粉,就是一次死亡;而每一次迴歸自然,便是重獲一次新生。他說:“大自然是一種良好的鎮靜劑。它能使人不斤斤計較,就是說使人淡漠。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確實也需要淡漠。只有淡漠的人方能清晰地看待事物,方能公正,方能工作。”

契訶夫從小酷愛大自然。在備受壓抑的苦難童年。

他說自己骨子裡流著農民的血。他熱愛土地和自然。他愛樹、花和大河,愛森林、草原和鳥類;他領略過古老泰加森林的神話與秘密;他也曾熱情地讚歎和歌頌過葉尼塞河的雄偉與壯觀。他在梅利霍沃和雅爾塔動手建造自己的花園,不是為了享用瓜果蔬菜,而是為了親近自然,體悟大自然的規律。春去秋來,四季更迭,他像斟酌詞句一樣把握水分、土壤和陽光的互動與平衡。他在小小的花園裡感受到造化的神奇與饋贈,感受到存在的本源,感受到所有形式的生命都有一死,人的靈魂與萬物共有同一命運。培植花園的園丁,也在培植著自己的心田,同時在文學中培植著關乎人類未來的良知的土壤。

契訶夫擁有一顆園丁的心,無論是建造花園還是從事文學創作。他堅信有意義的人生就在於創造性的勞動。園丁是大地上的造物主,作家是形象世界的造物主,他們都應該致力於培養人的德性、精神與心智。

在梅利霍沃,他帶領全家修葺房屋,油漆地板,種植樹木花卉,建起果園和菜地。在雅爾塔的白色別墅,看到親手培育的茶花盛開的時候,他雀躍如同孩子。他為一生中唯一真愛的人——妻子克尼佩爾獻上自己栽種的玫瑰。他從自然萬物的生長中,感受到生命的饋贈和幸福的恩賜。如果我們理解他在小說《大學生》中談到的那種“靈魂裡掀起的快樂”,體會到小說結尾那段話的深意,或許我們就會由衷地敬慕這一可愛的靈魂。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