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瑪”密碼與不列顛空戰

[ 歷史故事 ]

有人說,二戰時期英國對德情報戰的最大成就是破譯了德國軍隊使用的“恩格瑪”密碼。此語雖有些誇張,卻也道出了實情。事實上,在決定英國生死存亡的“不列顛空戰”中,如果沒有掌握從“恩格瑪”中破譯出的情報,很難說這場戰爭的結局會不會變得面目全非。

納粹的“命門”

1919年10月,荷蘭人胡戈·科赫發明了一種密碼機,德國工程師阿瑟·舍爾比烏斯於1923年將該密碼機進行改良並使之市場化。遺憾的是,英國和法國對這種加密技術都沒有興趣,只有德國意識到了其潛在的軍事價值,並將其稱為“恩格瑪”(希臘語,意為“不可思議的東西”)。

一戰失敗的慘痛教訓,使德國高層不但高度重視軍備力量的發展,而且還重視情報偵察和密碼保密的工作,德國需要保密性強的通訊工具,以防止本身的軍事情報遭到洩露,而“恩格瑪”機從各方面來看,都符合德國軍隊的需要。於是從1926年起德國首先在海軍中配備“恩格瑪”機,並裝備到了每一條軍艦上,後來又陸續擴充套件到陸軍和空軍。

不過應當看到的是,這種過於廣泛的使用,也令“恩格瑪”本身成為了德國軍事情報的“命門”所在。

英國人將破譯自“恩格瑪”的情報很傳神地稱之為“超級機密”。然而很少有人意識到,英國對“恩格瑪”的破譯,實際上是建立在波蘭和法國已經取得的成果上。波蘭和法國雖然在二戰初期即遭陷落,但兩國在破譯“恩格瑪”密碼方面的成就遠遠高於英國。1939年8月,希特勒宣佈廢止《德波互不侵犯條約》後,波蘭政府預見到波蘭可能會遭到納粹德國的攻擊,於是將“恩格瑪”機連同破譯的成果送給了英國。

1940年4月,在波蘭和法國專家的幫助下,總部設在布萊奇利莊園的英國政府密碼學校破譯了“恩格瑪”的第一批密碼。

為了防止洩密,在丘吉爾內閣的35位大臣中,只有6位大臣有資格接觸“超級機密”情報。隨後,英國空軍駐政府密碼學校的情報官溫德博瑟姆上校又提議成立了特種聯絡小組,獨立傳送“超級機密”情報。此外,“超級機密”情報從不直接發到集團軍司令部以下的單位,凡發至軍、師級的電報都以作戰命令的形式加以偽裝。

不列顛上空的“上帝之手”

1940年6月法國淪陷後,納粹德國又面臨一個新的問題:如何能在短時間內使英國屈服,然後集中兵力進攻蘇聯。起初,希特勒寄希望於英國的妥協,但丘吉爾政府並未接受德國的“和平倡議”。為了避免兩線作戰,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入侵併佔領英國。從1940年7月10日開始,德國空軍開始對英吉利海峽中的艦船及英國的海岸目標實施襲擊,欲引誘英國空軍戰機出動,以消耗英軍的實力。到了7月16日,希特勒正式釋出了入侵英國的“海獅”行動作戰命令,準備先掌握英吉利海峽的制空權,然後再以空軍力量為掩護,發動渡海作戰。而在這場關係到英國生死存亡的空中戰役中,“超級機密”從一開始就發揮了“上帝之手”的作用。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