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是《水滸全傳》中讓人印象極為深刻的人物之一。在不以顏值排座次的梁山,李逵能處於“三十六天罡”之第二十二位。縱觀排在他前面的那些頭領,不是將門貴胄之後,就是原體制內官員,像他這種無出身、無財產、無職務的“三無”人員,能排在一個不錯的水平,靠的是什麼?超強的個人能力嗎?讀過《水滸全傳》的都知道,李逵的智商堪憂,個人能力不足。但是,李逵和宋江的關係絕對是鐵桿,那麼,他靠什麼成為宋江身邊的紅人?
“雙向選擇”
領導和下屬這種關係屬於有選擇又無選擇性的,最好是在彼此都有選擇的時候能看對了眼兒。李逵和宋江就屬於這種情況。
李逵本是個殺人犯,逃亡路上遇到朝廷赦宥,又拜了監獄長戴宗當大哥,做了監獄管理也不難,可是他貪酒嗜賭,存不下錢,生活尚處於溫飽線。
李逵遇到宋江時,正是急需賭資翻本之際。宋江向來喜做“及時雨”,出手闊綽,正好甩給他十兩銀子的見面禮。李逵拿到錢,“慌忙出門”,第一時間來到賭場,第一時間把十兩銀子輸了個精光。十兩銀子還沒聽個響兒就沒了,李逵不服,開始和賭場耍賴索要輸資,並且動手打人,搶了賭客們的錢。危急時刻,又虧“及時雨”解圍。這下子,李逵對宋江這個大哥打從心眼兒裡認定了。他覺得宋江慷慨義氣,能包容,在交情不深的情況下都能給他十兩銀子,戴宗一下子就遜色了。
從戴宗勸宋江勿給李逵錢可以看出,戴宗從來沒對李逵出手這麼大方過,虧李逵還拜他當大哥多年。宋江能為李逵出頭平事兒,戴宗卻只會抱怨李逵連累了自己,不像個“大哥”的樣子。所以李逵立馬對宋江“撲翻身軀便拜”實屬自然。
為向新晉宋大哥示好,後面便發生了李逵與“浪裡白條”張順的水陸大戰。又是宋江出面擺平了江湖之事,並設宴款待大家,還送了李逵五十兩,“兄弟,你將去使用”。宋江的多次掏錢平事,讓李逵對宋江打心眼兒裡佩服,甘願為其鞍前馬後。
如果說李逵因為窮且居於社會弱勢群體地位,需要一位有錢的大哥罩著,所以他選擇了宋江;那麼,宋江選擇李逵為的是什麼?
曾國藩選人三原則中說:“選人切勿眼光過高;首選忠義血性之人;德才兼備,以德為本。”宋江選擇的李逵正好符合這“三原則”。
宋江本來就仗義疏財,喜歡結交江湖好漢,廣佈人脈。李逵武藝高強,“力如牛猛堅如鐵,撼地搖天黑旋風”。不說別的,整天拎著兩把大板斧,沒些力氣肯定是不行的。宋江看中了他的本領,也知道其“粗心膽大”的弱點。但是人無完人,如果以“求聖賢”的標準來要求,只能是帳下無人。對於一個人,關鍵是要發揮其長,用其長。宋江以“不高的眼光”選擇了合適的李逵。
李逵絕對是“忠義血性之人”。他長期處於被人瞧不起的地位,一旦得些甜頭(錢最管用),必然感動不已,容易激發其“忠心”。宋江是個心理大師,他看準了李逵的“武藝+忠心”正好能成為自己儲備的“打手人才”。
至於說“德才兼備,以德為本”,其實就是選一個“聽話”的。李逵對宋江言聽計從,惟宋江馬首是瞻。在宋江還沒當上水泊梁山集團老大時,李逵眼裡就只有宋江,沒有晁蓋。用李逵的話說:“天都不怕,只怕哥哥。”
李逵在武功謀略上不如人,但靠著“忠誠大於能力”成為宋江身邊的大紅人。宋江對其寵愛程度如同溺愛孩子,稱他為“家生的孩兒小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