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種種問題,於是就洋洋灑灑寫了一封“萬言書”給任正非,信中對華為的經營戰略、管理體制、人員編制、產品質量、使用者策略等方面誇誇其談。
這位高才生原以為自己的“高論”能得到總裁的肯定和讚揚,但是沒想到結果卻出乎意料。任正非看完後,對人力資源總監說:“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議送醫院治療;如果沒病,建議辭退!”隨後,華為總裁辦在《致新員工書》裡面專門強調了一段話:“要有系統、有分析地提出您的建議,您是一個有文化者,草率的提議,對您是不負責任,也浪費了別人的時間。特別是新來者。要深入、透徹地分析,找出一個環節的問題,找到解決的辦法,踏踏實實地一點兒一點兒地去做,不要譁眾取寵。”
作為新員工,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好本職工作,把重點放在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上,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構思“宏偉藍圖”、做“天下大事”上面。畢竟剛入職,對公司文化、業務沒有深入的瞭解和理解,怎麼可能提出合乎實際的建議,不過都是紙上談兵。這怎麼能讓人信服,難怪這位高才生被認為是精神病。馬雲也曾忠告過新員工:剛來公司不到一年的人,千萬別給我寫戰略報告,千萬別瞎提阿里發展大計……誰提,誰離開!但你成了三年阿里人後,你講的話我一定洗耳恭聽。我們喜歡小建議小完善……我們感恩你的每一個小小的完善行動。
華為還有一個“萬言書”的故事。延俊華從清華博士畢業後,進入華為中試傳輸部。工作半年後,他給任正非寫了一封題為《千里奔華為》的信,其中寫了一個“因小失大”的例子:“一天,我讓焊工幫我修一塊主機板。這塊主機板沒什麼大毛病,只是晶片上的管腳碰歪了,用針頭撥一下就行了。然而,焊工小組的針頭不知被誰拿走了,於是她就用鑷子撥,由於管腳太密,鑷子不合適,一個不小心,把管腳搞斷了,一塊價值幾百元的晶片就這樣扔了。沒辦法只得換晶片,而換晶片的工具也不合適,加熱面太小導致主機板的銅鉑損壞,這就意味著整塊主機板報廢了。就這樣,原本一個不起眼的小毛病,修成了無法挽回的大毛病!一塊經過多道工序加工出來的主機板就這樣報廢了。我對焊工生氣地說:‘你知道這塊板子多少錢嗎?35000元!’女孩兒委屈地說:‘沒有合適的工具,我有什麼辦法?’幾天後,我又去修主機板,那位焊工說:‘你的板子我修不了。’現在修板子,我只好跑到單板工段去焊,每次來回要耽誤半小時。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公司現在最緊缺的往往是一些很小的東西,比如常常找不到螺絲刀用。有一個實驗室裡的十幾塊萬用表竟然無一管用,因為都沒有電池。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小東西容易丟,另一方面公司的申購程式也有問題。”信中具體的例項還有很多。任正非看完後,稱讚其為“一個會思考並熱愛華為的人”,直接將其提升為部門副部長,還安排將其原文發表在內部《管理最佳化報》上,要求組織全員學習討論。
【職場啟示】
作為新員工,不是不能提建議和批評,關鍵在於結合具體工作實際,能想人所未想,見人所未見。延俊華從一件件親身經歷的例項中,從不同的側面反映公司存在的問題,比如他談一些小工具的缺失對整體工作效率和效益的影響,讓人反思“因小失大”的問題。這樣的建言都實實在在、有血有肉。這才是善意的批評和建議,才是一個主人翁意識的表現。因此延俊華讓人感到難能可貴。
同是赫赫名校的高才生,同是給老闆寫“萬言書”,卻有著完全不同的結局,一個被辭退,一個被重用。為什麼命運際遇如此不同?這其中的道理,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