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陽光就足夠了

[ 哲理故事 ]

我曾經去過魯北地區一個叫楊安的鎮。這個鎮的富裕讓我驚奇,千萬級別的富翁比比皆是,億萬以上的富翁也不少。這個鎮是中國北方最普通的行政區,沒有山,沒有大的河流,沒有森林,更沒有特殊的物產。

他們是怎麼富裕起來的呢?

到了那裡之後,我怎麼也沒有想到,這裡就是中國最大的食品調料集散地,中國半數以上的泡麵和食品生產廠家的用料都來自這裡。我問當地的人,我並沒有看到你們的田地裡種植這些原料呀?這些原料哪裡來的呢?他們津津樂道地告訴我:四川的辣椒、寧夏的枸杞、膠東的花椒等等各地的原料,都被我們買到這裡來了。我們沒有原料,就是把全國各地最好的原料買來,用我們研究的配方加工成各種食品的調料。

當地人很得意地說,我們沒有優勢,但是我們把各地的優勢都變成了自己的優勢。

無獨有偶,在山東的東部有個壽光,這裡靠近萊州灣,30年以前這裡是個一窮二白的地方,土地基本上都是沿海鹽鹼灘塗溼地,是個出了名的窮地方。但現在不同了,北方的京津,南方的滬杭,誰不知道壽光?因為他們每天的菜籃子裡裝的都是來自壽光的蔬菜。在今天的壽光,什麼難找?你找千萬富翁以下的人難,你找沒有別墅的人難,你找沒有豪華私家車的人難,你找沒有僱工的人難。

一個小小的壽光,方圓不過百里,能夠種植多少蔬菜,供應京津滬杭?你到了當地就真相大白了,來自江蘇、安徽、山東各地,裝著各種蔬菜的車輛源源不斷地來到壽光,章丘的大蔥、青州的蘿蔔、蒼山的大蒜,壽光也是把各地的優勢變成了自己的優勢。

這使我想起七十年代初發生在新加坡的一件事情。當時新加坡的經濟還很落後,總理李光耀要求各部門挖掘自己的優勢,大力發展新加坡的經濟。這個時候,旅遊部門向總理遞交了一個報告說,我們新加坡既不像中國有壯觀的長城,也不像埃及有古老的金字塔,更不像日本有美麗的富士山,甚至也不像柬埔寨有輝煌的吳哥窟,我們怎麼發展旅遊?

李光耀在檔案上批示說,我們不是有陽光嗎?有陽光就足夠了。

旅遊部門從總理的批示中受到啟發,積極創造旅遊資源,到了八十年代,新加坡經濟起飛的時候,旅遊收入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得天獨厚的優勢是一種無價的資源,但是使用優勢則是人生的學問和智慧。對於愚蠢的人來說,即使擁有優勢也等於守著金山沒有飯吃;對於聰明的智者來說,別人的優勢也會化為己用,最後成為自己的優勢。

一個地方是如此,一個國家是如此,對於我們任何一個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