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無霸的軟肋在哪裡?既不是它的優勢,也不是它的劣勢,而是它的遷移成本。
在商業史上,如果市場格局本身沒有發生大的變動,沒有出現革命性的技術,大公司的地位總是難以被撼動的。不過,在人類商業史上,還真就有這麼個例外,市場格局沒有發生大的變化,老的巨無霸一直就那麼強悍,但是生生就在它的旁邊長出來一個新的大傢伙。這就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在可口可樂的旁邊長出來的百事可樂。
我們來看看當時的情況。可口可樂創辦於1886年,百事可樂誕生於1898年,前後差了十幾年。在美國的飲料市場上,直到20世紀30年代,可口可樂都是無可爭議的一家獨大,幾乎沒有像樣的競爭對手。
這個市場的穩定性太強了。產品沒有什麼創新,市場格局不會發生突變,百事可樂的機會會出現在哪裡呢?
百事可樂撕開第一個口子是1939年的一次神操作。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推出了一個大瓶裝的百事可樂。和競爭對手可口可樂相比,這個瓶子容量比可口可樂多一倍,但是價格和一瓶可口可樂一樣。
這個案例我原來也見過,當時注意力集中在價格問題上了,所以沒覺得這事有什麼了不起。但是最近又看了一些材料才恍然大悟,妙處不在價格上,而是在瓶子上。
當時如日中天的可口可樂,做了一件特別了不起的事,設計出了一種流線型的瓶子。這種瓶子的設計,一直用到了現在,就是我們今天可以在貨架上看見的那種。當年的飲料市場很亂,也沒有什麼品牌意識,知識產權的保護體系也沒那麼發達,可口可樂憑藉這個瓶子,一下子提高了可識別性。這個瓶子成了可口可樂的象徵,也成了它壟斷市場的一個超級品牌武器。
既然有了這個好用的東西,可口可樂就在市場上投放了上百億隻玻璃瓶和海量的廣告。1939年,美國還沒有走出大蕭條,僅僅這一年,可口可樂的廣告投放就達到了1500萬美元,那個時候,這是一個不得了的數字。廣告就是展示這種瓶子,讓這個瓶子深入人心。
理解了這個背景,就明白百事可樂這個動作的妙處了。百事可樂做了一個比可口可樂體積大一倍的瓶子,裡面的飲料自然就多一倍,但是價格跟可口可樂一樣。在消費者看來,買百事可樂比買可口可樂划算。那麼可口可樂該怎麼應對呢?要是不理,百事可樂就憑藉價格優勢攻城略地。要是理,難道也做一個跟百事可樂一樣大的瓶子?
可是可口可樂投了大量的資本在瓶子上,全球的供應鏈、灌裝廠,還有海量的廣告費,敢換瓶子嗎?一換,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優勢就完了,此前的廣告費也白投了。
退一萬步說,就算可口可樂有決心,非要換,全球換一遍,瓶子的模具要換,從生產到運輸到零售,有無數的細節需要重新調整,廣告也得換,這得需要很長的時間。而這個時間,足夠百事可樂在市場裡撕開一個口子。
這就把可口可樂這個巨無霸逼到了一個進退兩難的處境。事實上這一年,百事可樂就憑這一招,拿到了20%的市場份額。
如果把這個動作僅僅看成是價格戰,那麼我們假設一下,假 設當年百事可樂是用體積一樣的瓶子,但是價格減半,這會發生什麼?
首先,一瓶可樂的成本可不光是裡面的糖水。絕大多數成本是給整個供應鏈和分銷商的錢。價格一減半,意味著你的供應鏈水平就差,給分銷商的錢就少,你的利潤還薄。就算價格戰偷襲 成功,拿下了一部分市場,也是殺敵八千,自損一萬。
還有,同樣的產品,你的價格比對手便宜一半,可能暫時確 實能獲得一些市場份額,但是時間一長,你在消費者心中,那就是便宜貨,被壓在消費鄙視鏈的底部,這是對品牌極大的傷害。
更重要的是,如果這一招奏效,可口可樂作為一個巨無霸,應對起來就太方便了——大不了也跟著降價。一個巨無霸公司,調集資本的能力,扛住虧損的能力,是小企業沒法比的。等把百事可樂熬死了,再恢復原價就是了。而且,可口可樂做這樣的動作,不需要反應時間,總部一紙令下,馬上就可以正面擺開戰場。
一個市場裡,巨無霸的軟肋在哪裡?既不是它的優勢,也不是它的劣勢,而是它的遷移成本。換句話說,它在建成今天優勢的過程中,一定形成了一些很難改變、轉動不靈的東西。這些東西,符合以下這些特徵:
第一,改變的成本巨大;第二,一旦改變,原來的優勢就沒有了,所以損失還巨大;第三,改變的流程很慢,時間很長。
舉個例子,比如在現在的市場裡有很多品牌都在強調,我是有文化底蘊的,是有悠久傳統的,我是服務成功人士的。這些品牌本來是把這些當作優勢來宣傳。但是,你會發現這種品牌所在的產業,其實就有一個很顯然的崛起機會。
那就是,進入市場後只要強調自己是為年輕人服務的,是反抗的,是年輕有激情的,那些老牌的巨無霸就沒辦法了。它們既不肯放棄現在的優勢,也沒有辦法阻撓你的成長。中國現在的白酒市場就在發生這樣的事情。
看到100年前百事可樂的這個案例,可以明白兩件事:第一,為什麼網路時代的巨無霸企業,優勢更難撼動?不僅是因為網路效應,還因為我們今天說的這個原理。因為在網路上,資源可以像水一樣自由流動,遷移成本越來越小。所以,在網路時代,正面挑戰巨無霸成功的案例就更少了。要等到產業格局變化,新進企業才有機會。
第二,不論是做企業還是做人,如果我們發現建立起來的優勢,是在一個不可遷移的基礎上,或者說是遷移成本很高的基礎上,那這個優勢,也許就沒有看起來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