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組織機構中,總是會聚著形形色色的人。
當然,增加企業利益是大家共同的目標,但是,僅僅是因為這個共同目標,並不能保證在團隊中形成順暢愉快的人際關係。
在其中,難免會遇到與自己合不來的人,甚至厭惡的人,而這個人有可能是你的上司。
討厭這種感覺,多半源於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例如,我們此前親眼見過這位上司怒罵下屬,心裡就會想:怎麼能這麼說話呢?身為上司怎麼能這樣仗勢欺人!這種態度絕對不能接受!於是這位上司就給你留下了“蠻不講理、態度專橫”的印象。但是,每個人都有很多側面。事實上,不講道理、飛揚跋扈或許只是這位上司的一個側面,他很可能有非常講人情的另一面。
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通常是很難改變的。而這種刻板印象也往往會讓人一葉障目。這一點,我們務必注意。
有句俗語叫“情人眼裡出西施”,只要是“喜歡的”,即便是缺點也會覺得好;相反,心存“厭惡”,就會對優點視而不見,越看越煩。
你不妨試著找一找讓你厭惡的上司身上的優點吧,這非常重要。觀察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動物界亦是如此。對於奇妙的、不瞭解的物件,進行悉心觀察,你就會發現:“哦,居然有這一點……”“太意外了,他居然也能為下屬著想……”
這是讓我們更加深刻和深切的體驗。
每個人,其實都有著很寬闊的空間。讓人厭惡的上司,會促進自己的成長,所以這樣的上司或許就是一劑良藥。當然了,也有一種情況:“無論怎麼觀察,都找不出閃光點。”若遇到這種情況,你就儘量保持距離,僅限於事務性的接觸就好。而這樣的上司,反而可以激勵自己。
“這種下達指示的方法,會讓下屬不知道如何是好,這絕對是糟糕的下達指示的方法之一,趕緊記下來……”
“哎呀,又吼起來了。身為下屬,不能發火,只能冷靜接受斥責。這個也得記下來……”
對方越是“出色的反面教材”,你可以學到的東西就越多。不妨保持距離,悉心觀察,好好學習。怎麼樣,是不是堪稱良藥?對於惹人厭惡的上司,只是敬而遠之,難免會抑鬱。如果你心裡想著“他是我的良藥,一劑良藥……”,就會緩解很大壓力。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即看見優秀的人,便應該向他看齊;看見有問題的人,便應該反省,有沒有同他類似的毛病。
(摘自北京時代華文書局《禪與清心工作技藝》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