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重複,很多人把它理解成機械的反覆、程式化的勞作或對某種行為的照抄照搬。然而,生活中,我們真的需要重複。比如,一句話,說一次沒有奏效,再說一次;一道題,做一遍沒有得到答案,再做一遍;一件事,做一次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再做一次。顯然,這樣的重複,有自己的思考與目標,有一個能主宰自己的“我”。
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筆下的賣油翁,深諳重複之道。他“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溼”。別人問他是怎樣做到這樣的,他回答說:“我亦無他, 惟手熟爾。”我們能想象到他當初練習倒油的情景:每倒一次,他都要檢查自己把油倒偏了與否,然後再倒,再檢查,再倒……這樣一次次重複,一次次進步,直至達到極致的境界。看似每一次倒油都相似甚至一樣,其實,每一次的重複都不一樣,因為他每一次倒油都是在總結上一次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進行的,就是說,每一次倒油都有自己的改進。
世間萬事萬物,包括科學發明、文藝創作以及其他各行各業,都離不開重複。凡是取得一定成就的人,都認識“重複”這位常客。要知道,幾乎不存在一蹴而就的幸運。誰見過一條溪流,一開始流淌,就流到了大海?誰見過一粒種子,一萌芽,就碩果累累?流淌需要重複,成長之母。
做人也是這樣。只有不斷重複,我們才能成為君子。《論語》中記載,曾子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要知道,人心如玻璃,一時不擦拭,就會佈滿灰塵。因此要想保持心靈潔淨,就必須要有這樣的重複。
一個朋友曾跟我聊過這個話題,他說:“我也重複做了,結果還是沒有成功。”在回答他之前,我跟他講:我們離我們追求的目標是有一段路程的,而且,路上會出現很多意外,遇到種種羈絆,因此,在這樣的路上,有些事就不是一兩次所能完成的。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重複的量還不夠,而只有量積累到一定程度,質變才能發生。
再說,上蒼也許故意把那些美好都藏在一個個前方,而且,越好的東西,往往越被藏在艱險之處。那些不思進取的人都跟它們無緣了。這樣一來,誰肯吃苦,誰能鍥而不捨,誰就能得到想要的美好。當然,這樣的美好,一定是在他重複了很多次之後才如花綻放。有時候,我們甚至會遇到想象不到的困難,正如陸游詩云“山重水複疑無路”。即便如此,也要堅持下去,不漏掉最後一次重複,因為,很多事情往往就毀在最後一步上。
可見,要想取得成功或得到想要的美好,就必須在做人上下點功夫。耐心要足,否則,重複也許只能走到半路;堅強要夠,否則,重複也許還沒有出發,就已偃旗息鼓;信心要滿,否則,重複也許走得步履蹣跚,很難捱到終點;品德要正,否則,重複也許就變成了抱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越好,他的重複就越有效、越有價值。
然而,我們的人生只有一次,重複不得。我們該做的,就是不斷地以真、善、美的內容充實它、豐富它,而這就等於延長了我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