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死的邁克爾·傑克遜

[ 哲理故事 ]

  流行音樂巨星6邁克爾·傑克遜突然辭世時,距離他原本打算在7月13日舉行的復出演唱會僅有18天。年逾五旬的傑克遜為什麼要復出呢?他曾經私下告訴朋友:“如果我不唱,他們會幹掉我的。”此前傑克遜患有嚴重的心理抑鬱(身高179cm的他死時只有44kg),他的心理醫生說:“他說他被逼到牆角,必須唱,因為他欠債太多了。”

傑克遜當然是有錢人,《紐約時報》統計,傑克遜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透過唱片版銳收入獲得大約3億美元。傑克遜還有投資嗅覺,曾以4750萬美元的價格買入大量歌曲版權,其中包括英國搖滾樂隊“甲殼蟲”的251首歌。透過出售這些歌曲的使用權、開演唱會、廣告代言,傑克遜賺了大約4億美元。

然而儘管賺得多,但他花得更多,他在1988年以1700萬美元價格在加利福尼亞購入1000公頃土地,建立了著名的“夢幻島”牧場。這一牧場帶有動物園、遊樂場和電影院,維護費用每年高達500萬美元。由於後來導聞纏身,傑克遜基本處於退休狀態,如何維持原本的生活成了大問題,於是他用音樂收益作為抵押,獲得美國銀行大量貸款。至2005年左右,他的負債已高達2。7億美元。

傑克遜背上鉅額債務的根源,在於沒有真正理解收入與財富的關係。那麼,真正的富人是什麼樣的呢?美國曾經有一本非常暢銷的《鄰家的百萬富翁——美國富翁的驚人私密》,書中的實地調查徹底打破了人們對於富翁的傳統印象。由於普通人通常沒有機會直接接觸富豪,因此他們對於富豪的認識通常來源於電影、電視和時尚雜誌,可惜這些渠道所反映出來的往往都是表面和膚淺的。

調查人員發現,那些開著豪車,住在高檔別墅區的人,其實財富並不怎麼多。更令人吃驚的是,很多事實上很富有的人,並不住在高檔社群。書中對於富人的定義是:具備超過100萬美元資產淨值的人,且不包括不動產。按照這個定義,嚴重負債的傑克遜恐怕算不上是富人。

研究人員發現,普通人對於收入和財富的概念完全弄混了,一個人可能收入頗豐,但如果全花掉了,那麼他的財富並不多。財富是指你積累下來的,而不是你花掉的。另外,普通人對於如何變得更富有也弄錯了,研究發現,運氣、繼承遺產、上層階級甚至高智力因素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辛勤工作、堅持不懈、善於計劃,特別是嚴於律己的生活方式。說到這裡,很多人立刻想到了巴菲特。

這些低調的富豪們有什麼共同點呢?下面是最重要的四點:

1。他們過著顯著的多入少出的生活;

2。他們有效地分配時間、精力和金錢,致力於財富的積累;

3。他們相信,財務上的充分自立是遠比展示自身高層次社會地位更重要的事;

4。他們財商一流,在抓住市場機會並獲利方面,遠勝普通人。

收入和財富有一個非常簡單的計算公式:年齡乘以稅前年家庭總收入再除以10,就是此人該有的資產淨值。例如,某人40歲,家庭年收入總和是15萬元,那麼他應該具有的資產淨值是40×15/10=60萬元。如果能高於這個規模兩倍,那麼他就是財富積累能手;而如果不到這個規模的一半,那麼他就是低階財富積累者。

收入和財富是兩回事,但人們往往混淆了這兩個概念。傑克遜的收入使得他成為這個地球上最有錢的少數人之一,但他的奢侈生活方式和高額負債迫使他退休之後還不得不復出賺錢。對於剛剛富起來的中國人來說,弄明白這兩者之間的差別,是避免重蹈覆轍的防疫針。


補充糾錯
上一篇: 試試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