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個小孩不願意讀書。父母送他上學,他上了三天學就逃回家了,從此再也不肯去上學,天天和放牛的孩子一塊玩。
長大後,他個字不識,什麼道理也不懂,什麼事情也不會做,智商偏低,於是大家都叫他“呆頭鵝”。幸虧他家是遠近聞名的富豪,衣食無憂。他從早到晚都由人伺候,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到了結婚成家的年齡,父母幫助兒子在鄰村找了個普通人家的漂亮小姐,娶過門來做媳婦。漂亮小姐把“呆頭鵝”當做小弟弟一樣對待。
有一天,小姐對“呆頭鵝”說:“明天我媽媽過50大壽,我們都要去賀喜。按規矩你也是要同我一起回去喝酒的。”
“呆頭鵝”高興地問:“你家有好吃的麼?”
小姐說:“做壽請客,好吃的多著呢。”
“呆頭鵝”說:“那太好了,從現在開始,我就不吃飯了,明天好多吃點。”
小姐說:“這樣太丟人了。”
“呆頭鵝”說:“又不是去別人家。”
小姐說:“明天去的時候,我要先走一步,你隨後就來。”小姐實在不願意同呆頭呆腦的丈夫一同回孃家,怕人看不起她。
“呆頭鵝”說:“我不認識你家。你家住在什麼地方?往哪兒走?”
小姐說:“我回去的時候,帶一袋子谷康,沿途撒去,你沿著有穀糠的路走就到我家了。不遠,走一個時辰便到。你一會兒就來,一定要趕我家吃中飯。”
第二天早晨,小姐早早起床,梳妝完畢,撿好行李,再到豬舍裝了一袋子穀糠便上路了。小姐出門時再三叮囑:“記住:沿著穀糠走,別走岔了。”
“呆頭鵝”說:“這不難,我知道了。你先去吧。我一會兒就來。”
小姐一出門便開始沿途撒穀糠。
半小時後,“呆頭鵝”也出門了,他沿著有穀糠的路走去。
小姐一路走,一路撒。到了村頭,就看到自己家了,穀糠也不能再撒了,否則讓人看到笑話。小姐便將沒有撒完的穀糠倒進了路邊的大水塘裡。
“呆頭鵝”一路走來,走到村頭,不見穀糠了,便停住了腳步。
“該往哪裡走呢?怎麼沒有穀糠了呢?是不是撒完了?也不知道多帶點穀糠,真是個傻子!”他環顧四周,發現路邊的水塘裡有穀糠,便跳進了大水塘。
吃中飯的時候快到了,小姐卻遲遲不見丈夫到來,站在門口也看不到丈夫的身影。小姐想,或許到了村頭就不知道怎麼走了,我去看看。
果然,小姐發現丈夫在村頭的大水塘裡走來走去,追趕穀糠。
看到老婆來了,“呆頭鵝“責怪老婆說:“什麼地方不好住,你家怎麼住在水塘裡呢?”
小姐把丈夫叫上岸,氣得說不出話來,只是蹲在地上哭。今天母親做壽,家裡客人多,不能把眼睛哭紅了,非得忍著不可。小姐站起身,擦乾了淚水,非常耐心地對丈夫說:“中午吃飯,要注意自己的吃相,懂點規矩。這麼多客人,別給我丟臉。”
“吃飯就吃飯,哪有那麼多講究,”丈夫說,“吃飯時我聽你的就是了。你讓我吃我就吃,這還不容易麼?”
小姐說:“吃飯時我倆坐一凳,我從家裡帶了一根麻線,我把麻線一頭綁在我的腳上,一頭綁在你的腳上。我拉一下麻線,你就吃一口菜。記住嗎?”
“好說。這事簡單。你一拉線我就吃,你不拉線我就不吃。”
吃飯的時候到了,滿堂的客人都上桌了。客人們等著壽星上座,準備舉杯祝賀。
這時,有隻公雞從桌底下走過,被桌底下的麻線絆住了腳,公雞拉了一下麻線,丈夫以為是妻子叫他吃菜了,別人還沒有開始吃,他就毫不客氣地吃了起來。
公雞被麻線絆住了腳,走不了,不停地拉這麻線。“呆頭鵝”以為是妻子嫌他吃得太慢,便大口大口地吃著。公雞拉得越快,丈夫便吃得也越快。公雞還在桌子底下不停地拉那根線,“呆頭鵝”乾脆端起盤子往嘴裡倒。一桌的菜幾乎被他一個人倒光了。
客人們一個個抱著肚子蹲在地上,他們都笑破了肚皮!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