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zhì chuāng | 注音 | ㄓˋ ㄔㄨㄤ |
首字母 | zc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痔瘡、痔核、痔瘡疾病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由直腸末端或肛管的靜脈叢曲張而形成的一種外科疾病。為紅色或暗紅色圓形結節,表面充血呈顆粒狀。分內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種。便血或疼痛為主要症狀。 |
痔瘡(Hemorrhoids),或者稱痔,是臨床上一種最常見的肛門疾病,英國人Thomson在1975年提出了痔的近代概念[1]:痔是直腸下端的肛墊出現了病理性肥大。根據發生部位的不同,痔可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目前認為內痔(Internal hemorrhoid)是肛墊(肛管血管墊)的支援結構、血管叢及動靜脈吻合支發生的病理性改變或移位。外痔(External hemorrhoid)是齒狀線遠側皮下血管叢的病理性擴張或血栓形成。混合痔(Mixed hemorrhoid)是內痔和外痔混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