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zào jiá | 注音 | ㄗㄠˋ ㄐㄧㄚˊ |
首字母 | zj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皂角、黃皮、皂角子、皂子、皂角豆、皂角木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1.亦作"皂莢"。 2.落葉喬木﹐枝幹上有刺﹐開淡黃色花﹐結莢果。莢果富胰皂質﹐可去汙垢。莢果﹑樹皮和刺均可入藥﹐有祛痰功能。也稱皂角。 |
皂莢(學名:Gleditsia sinensis Lam.)又名皂莢樹、皂角等,是豆科皂莢屬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可達30米;枝灰色至深褐色;刺粗壯,圓柱形,常分枝,多呈圓錐狀。葉為一回羽狀複葉,邊緣具細鋸齒,上面被短柔毛,下面中脈上稍被柔毛;網脈明顯,在兩面凸起;小葉柄被短柔毛。花雜性,黃白色,組成總狀花序;花序腋生或頂生;雄花花瓣長圓形。莢果帶狀,勁直或扭曲,果肉稍厚,兩面臌起,彎曲作新月形,內無種子;果頸長1-3.5厘米;果瓣革質,褐棕色或紅褐色,常被白色粉霜;種子多顆,棕色,光亮。花期3-5月;果期5-12月。
產於中國多省區。生長於山坡林中或谷地、路旁,海拔自平地至2500米。常栽培於庭院或宅旁。木材堅硬,為車輛、傢俱用材;莢果煎汁可代肥皂用以洗滌絲毛織物;嫩芽油鹽調食,其子煮熟糖漬可食。莢、子、刺均入藥,有祛痰通竅、鎮咳利尿、消腫排膿、殺蟲治癬之效。
(概述圖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