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quǎn róng | 注音 | ㄑㄨㄢˇ ㄖㄨㄥˊ |
首字母 | qr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犬士、犬師、犬群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1.古族名。戎人的一支。即畎戎。又稱畎夷﹑犬夷﹑昆夷﹑緄夷等。 2.舊時對我國少數民族的蔑稱。 3.對外國侵略者的蔑稱。 4.古神話傳說中的人種。 5.傳說中的國名。詳"犬封國"。 |
古代部落名,非獫狁,古代活躍於今陝、甘一帶。到西周末期,由於周幽王廢嫡立庶,申侯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結果周幽王被野蠻強悍的犬戎族攻殺,幽王的寵妃褒姒被擄,都城豐、鎬西北被犬戎佔領。曾經強盛一時的西周王朝覆滅。
後世中原王朝把一切西北遊牧民族類比為“犬戎”和“戎狄”。在唐代宗年間,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說:“犬戎犯關度隴,不血刃而入京師……”在唐德宗年間,大臣柳渾對德宗說:“戎狄,豺狼也,非盟誓可結。”
‘犬戎’之得名,有一些傳說可以追溯。但拋開那些人為的編造,應該是該民族的先祖以犬或者狼為圖騰,這才應該是真正的原因。在周朝鼎盛時期,周穆王曾經遠征西部。獲“四白狼、四白鹿以歸。”這應該就是俘虜了以白狼、白鹿為圖騰的部落。說明在華夏民族的周邊,以犬或狼這類動物為圖騰的民族是大有人在的。至春秋初期,犬戎又成為秦國的強敵。後來犬戎的一支北遷到蒙古草原,成為蒙古草原最早的遊牧民族之一。研究中國周邊的遊牧民族、遊牧民族的精神和遊牧民族的圖騰,也必須從古匈奴葷粥和犬戎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