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狐裘羔袖

hú qiú gāo xiù
a fox-fur robe with lambskin sleeves
“狐裘羔袖”的成語拼音為:hú qiú gāo xiù,注音:ㄏㄨˊ ㄑㄧㄡˊ ㄍㄠ ㄒㄧㄡˋ,詞性:聯合式;作謂語;比喻大體尚好,略有缺點,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左傳·襄公十四年》:“餘狐裘而羔袖。”,基本解釋:裘:皮衣;羔:指小羊皮。狐皮衣服,羔皮袖子。比喻整體尚好,略有缺點。,例句:唐代李白《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殘陽西下青山外,狐裘羔袖廟堂內。”
拼音 hú qiú gāo xiù
注音 ㄏㄨˊ ㄑㄧㄡˊ ㄍㄠ ㄒㄧㄡˋ
詞性 聯合式;作謂語;比喻大體尚好,略有缺點
英文 a fox-fur robe with lambskin sleeves
年代 古代成語
解釋 裘:皮衣;羔:指小羊皮。狐皮衣服,羔皮袖子。比喻整體尚好,略有缺點。
出處 《左傳·襄公十四年》:“餘狐裘而羔袖。”
例句 唐代李白《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殘陽西下青山外,狐裘羔袖廟堂內。”
補充糾錯
上一個成語: 狐潛鼠伏
下一個成語: 狐裘尨茸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充糾錯
  • 袖手旁觀把手籠在袖子裡,在一旁觀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過問,也不協助別人。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充糾錯
  • 狐奔鼠竄比喻非常狼狽的逃竄。
  • 狐不二雄比喻兩雄不可並存。
  • 狐唱梟和比喻壞人互相呼應。
  • 狐虎之威狐狸與老虎相互勾結而表現出來的威勢。比喻權貴當道者與其爪牙串通一氣而發出的淫威。
  • 狐假鴟張比喻倚仗別人,虛張聲勢。
  • 狐假虎威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 狐藉虎威比喻仰仗別人威勢或倚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同“狐假虎威”。
  • 狐狸尾巴古時傳說狐狸能夠變成人形來迷惑人,但它的尾巴卻始終變不了,成為妖的標誌。比喻壞人的本來面目或迷惑人的罪證。
  • 狐埋狐搰搰:挖掘。狐性多疑,剛把東西埋下,又把挖出來看看。比喻疑慮過多,不能成事。
  • 狐埋狐揚比喻疑慮過多,不能成事。同“狐埋狐搰”。
  • 狐媚魘道指行為妖邪。
  • 狐媚猿攀像狐狸那樣善於迷惑人,像猿猴那樣善於攀高。比喻不擇手段地追求名利。
  • 狐鳴篝火指起事者動員群眾的措施。同“狐鳴魚書”。
  • 狐鳴篝中指起事者動員群眾的措施。同“狐鳴魚書”。
  • 狐鳴狗盜指作惡偷盜之徒。舊時統治者對造反者的貶稱。
  • 狐鳴梟噪比喻小人氣勢囂張。
  • 狐鳴魚書指起事者動員群眾的措施。
  • 狐朋狗黨泛指一些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朋友。
  • 狐朋狗友泛指一些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朋友。
  • 狐憑鼠伏象狐狸、老鼠那樣潛伏在裡面。
  • 狐潛鼠伏像狐狸和老鼠一樣潛伏、藏匿。形容膽怯躲藏的樣子。
  • 狐裘羔袖裘:皮衣;羔:指小羊皮。狐皮衣服,羔皮袖子。比喻整體尚好,略有缺點。
  • 狐裘尨茸用以比喻國政混亂。尨茸,蓬亂的樣子。同“狐裘蒙戎”。
  • 狐裘蒙戎狐裘的皮毛凌亂。用以比喻國政混亂。蒙茸,蓬亂的樣子。
  • 狐裘蒙茸用以比喻國政混亂。蒙茸,蓬亂的樣子。同“狐裘蒙戎”。
  • 狐群狗黨比喻勾結在一起的壞人。
  • 狐鼠之徒比喻品質低下的人。
  • 狐死首丘首丘:頭向著狐穴所在的土丘。傳說狐狸將死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
  • 狐死兔泣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悲傷。
  • 狐聽之聲指冰下水流之聲。
  • 狐兔之悲狐死則兔悲,兔死則狐亦悲。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傷。
  • 狐疑不決傳說狐狸多疑,所以稱多疑叫狐疑。形容心裡疑惑,一時決定不下來。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