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兕出柙
hǔ sì chū xiá
Tiger's gall
“虎兕出柙”的成語拼音為:hǔ sì chū xiá,注音:ㄏㄨˇ ㄙˋ ㄔㄨ ㄒㄧㄚˊ,詞性:作賓語、定語;用於處事,年代:古代成語,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季氏》:“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基本解釋:兕:犀牛一類的野獸。柙:關獸的木籠。虎、兕從木籠中逃出。比喻惡人逃脫或作事不盡責,主管者應負責任。,例句: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至皇墳,作衛,正遇劉備。備謂曰:‘卿且入拜,問曰:近聞玄德已到,何以不來見我?’言未畢,張傑早已要留雄據高閣,拔劍上馬,出門立亭前。備大驚,便欲降馬。”
拼音 |
hǔ sì chū xiá |
注音 |
ㄏㄨˇ ㄙˋ ㄔㄨ ㄒㄧㄚˊ |
詞性 |
作賓語、定語;用於處事 |
英文 |
Tiger's gall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兕:犀牛一類的野獸。柙:關獸的木籠。虎、兕從木籠中逃出。比喻惡人逃脫或作事不盡責,主管者應負責任。 |
出處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季氏》:“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
例句 |
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至皇墳,作衛,正遇劉備。備謂曰:‘卿且入拜,問曰:近聞玄德已到,何以不來見我?’言未畢,張傑早已要留雄據高閣,拔劍上馬,出門立亭前。備大驚,便欲降馬。”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