猢猻入布袋
hú sūn rù bù dài
A monkey in a sack
“猢猻入布袋”的成語拼音為:hú sūn rù bù dài,注音:ㄏㄨˊ ㄙㄨㄣ ㄖㄨˋ ㄅㄨˋ ㄉㄞˋ,詞性:作賓語;指失去自由,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僧曰:‘恁麼即學人歸堂去也。’師曰:‘猢猻入布袋。’”,基本解釋:猢猻:猴子。猴子進了口袋。比喻行動失去約束。,例句:《西遊記》中,孫悟空化作一隻小猴子,欲跟著行人進城,於是他把自己變成一隻小猴子,入了一個進城的人的布袋裡,成功地隱藏自己。這個故事中的"猢猻入布袋"成語意味著隱藏自己的意圖或動作成功。
拼音 |
hú sūn rù bù dài |
注音 |
ㄏㄨˊ ㄙㄨㄣ ㄖㄨˋ ㄅㄨˋ ㄉㄞˋ |
詞性 |
作賓語;指失去自由 |
英文 |
A monkey in a sack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猢猻:猴子。猴子進了口袋。比喻行動失去約束。 |
出處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僧曰:‘恁麼即學人歸堂去也。’師曰:‘猢猻入布袋。’” |
例句 |
《西遊記》中,孫悟空化作一隻小猴子,欲跟著行人進城,於是他把自己變成一隻小猴子,入了一個進城的人的布袋裡,成功地隱藏自己。這個故事中的"猢猻入布袋"成語意味著隱藏自己的意圖或動作成功。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