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鼓餒旗靡

gǔ něi qí mí
Discouraged and defeated
“鼓餒旗靡”的成語拼音為:gǔ něi qí mí,注音:ㄍㄨˇ ㄣㄟˇ ㄑㄧˊ ㄇㄧˇ,詞性:作謂語、定語;用於士氣等,年代:近代成語,出處:清·魏源《聖武記》卷一:“凡行陣參伍彌縫之際,略覺鼓餒旗靡處,得健銳兵數十屹立其間,則整而復進。”,基本解釋:鼓點無力,旗幟歪倒。形容軍隊士氣不振。,例句: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雖欲參奏,何力於鼓餒旗靡之時?”
拼音 gǔ něi qí mí
注音 ㄍㄨˇ ㄣㄟˇ ㄑㄧˊ ㄇㄧˇ
詞性 作謂語、定語;用於士氣等
英文 Discouraged and defeated
年代 近代成語
解釋 鼓點無力,旗幟歪倒。形容軍隊士氣不振。
出處 清·魏源《聖武記》卷一:“凡行陣參伍彌縫之際,略覺鼓餒旗靡處,得健銳兵數十屹立其間,則整而復進。”
例句 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雖欲參奏,何力於鼓餒旗靡之時?”
補充糾錯
上一個成語: 鼓腦爭頭
下一個成語: 鼓盆之戚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充糾錯
  • 靡堅不摧指能摧毀任何堅固的東西。形容力量強大。
  • 靡然成風指群起效尤而成風氣。
  • 靡然順風指望風順從。
  • 靡然鄉風指群起效尤而成風氣。同“靡然向風”。
  • 靡然向風指群起效尤而成風氣。亦作“靡然鄉風”。亦作“靡然鄉風”。
  • 靡所底止指没有止境。
  • 靡所适从不知何所依从。
  • 靡衣玉食指美衣美食。
  • 靡知所措靡:無、不。措:處理。不知該如何辦才好。
  •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靡:無;初:開始;鮮:少;克:能。事情都有個開頭,但很少能到終了。多用以告誡人們為人做事要善始善終。
  • 靡靡之樂指柔弱、頹靡的音樂。
  • 靡靡之聲指柔弱、頹靡的音樂。同“靡靡之音”。
  • 靡靡之音靡靡: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樂。指頹廢的、低階趣味的樂曲。
  • 靡然從風指群起效尤而成風氣。
  • 靡顏膩理靡:美麗;顏:面容;膩:細膩;理:肌理。形容容貌美麗,面板細膩柔滑。
  • 靡衣偷食靡:華麗;偷:苟且。美衣甘食,苟且偷生。
  • 靡衣媮食靡:華麗;媮:苟且。身穿麗服,苟且而食。形容富貴的人苟且偷生。
  • 靡有孑遺靡:無,沒有;孑遺:遺留,剩餘。沒有剩餘。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充糾錯
  • 鼓吹喧闐形容音樂演奏的聲音嘈雜熱鬧。
  • 鼓唇弄舌鼓:撥動,振動。振動嘴唇,撥弄舌頭。形容憑口舌挑撥、煽動或進行遊說。
  • 鼓唇搖舌耍嘴皮,嚼舌頭。形容耍弄嘴皮進行挑撥煽動。
  • 鼓唇咋舌形容耍弄嘴皮進行挑撥煽動。同“鼓唇搖舌”。
  • 鼓腹含哺鼓腹:鼓起肚子,即飽食;哺:口中所含的食物。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時代無憂無慮的生活。
  • 鼓腹含和吃飽肚子,和樂相處。形容太平歡樂。
  • 鼓腹擊壤原指人民吃得飽,有餘閒遊戲。後用為稱頌太平盛世之典。同“擊壤鼓腹”。
  • 鼓鼓囊囊軟外皮中塞得圓鼓鼓的;藏物凸起的樣子。
  • 鼓角齊鳴鼓:戰鼓;角:古代軍隊中的樂器,即號角。戰鼓響,號角鳴。形容軍隊出擊時的雄壯陣勢。
  • 鼓睛暴眼指眼睛突出的樣子。
  • 鼓樂齊鳴擊鼓和奏樂聲一齊響。形容熱鬧景象。
  • 鼓樂喧天鼓:彈奏。喧天:聲音大而嘈雜。彈奏著各種樂器,聲響大得直衝雲天。形容十分歡樂熱鬧。
  • 鼓腦爭頭爭著出頭;要冒尖,強出頭。
  • 鼓餒旗靡鼓點無力,旗幟歪倒。形容軍隊士氣不振。
  • 鼓盆之戚舊指死了妻子。
  • 鼓旗相當兩軍對敵;對抗。比喻雙方力量不相上下。同“旗鼓相當”。
  • 鼓舌掀簧掉動舌頭,掀動樂器中的簧片。指用動人的言辭蠱惑人。
  • 鼓舌揚唇轉動舌頭,張開嘴唇。形容開口說唱。
  • 鼓舌搖唇鼓動嘴唇,搖動舌頭。形容利用口才進行煽動或遊說。亦泛指大發議論(多含貶義)。
  • 鼓衰力盡鼓:戰鼓聲。衰:微弱。戰鼓聲音微弱,力量已經用盡。形容戰爭接近失敗時的慘狀,也形容文章的末尾鬆懈無力。
  • 鼓吻奮爪猶言張牙舞爪。形容猛獸兇惡可怕。也比喻猖狂兇惡。
  • 鼓吻弄舌指鼓弄唇舌。
  • 鼓舞歡忻形容高興而振奮。同“歡欣鼓舞”。
  • 鼓舞歡欣形容高興而振奮。同“歡欣鼓舞”。
  • 鼓舞人心鼓舞:振作,奮發。振奮人們的信心。增強人們的勇氣。
  • 鼓眼努睛眼睛張大、凸起的樣子。指使眼色。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