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靴爬癢
gé xuē pá yǎng
attempt an ineffective solution
“隔靴爬癢”的成語拼音為:gé xuē pá yǎng,注音:ㄍㄜˊ ㄒㄩㄝ ㄆㄚˊ ㄧㄤˇ,詞性: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人沒有抓住關鍵,年代:近代成語,出處:清·錢大昭《邇言》卷六:“《朱子語類》雲:聖人只是識得性。百家紛紛,只是不識性字。揚子鶻鶻突突,荀子又所謂隔靴爬癢。”,基本解釋:比喻說話作文不中肯,不貼切,沒有抓住要點。或做事沒有抓住關鍵。同“隔靴搔癢”。,例句:唐代·杜牧《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隔靴爬癢更思傾,不翦愁眉馬上飛。”
拼音 |
gé xuē pá yǎng |
注音 |
ㄍㄜˊ ㄒㄩㄝ ㄆㄚˊ ㄧㄤˇ |
詞性 |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人沒有抓住關鍵 |
英文 |
attempt an ineffective solution |
年代 |
近代成語 |
解釋 |
比喻說話作文不中肯,不貼切,沒有抓住要點。或做事沒有抓住關鍵。同“隔靴搔癢”。 |
出處 |
清·錢大昭《邇言》卷六:“《朱子語類》雲:聖人只是識得性。百家紛紛,只是不識性字。揚子鶻鶻突突,荀子又所謂隔靴爬癢。” |
例句 |
唐代·杜牧《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隔靴爬癢更思傾,不翦愁眉馬上飛。”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