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格殺不論

gé shā bù lùn
capture and summarily execute
“格殺不論”的成語拼音為:gé shā bù lùn,注音:ㄍㄜˊ ㄕㄚ ㄅㄨˋ ㄌㄨㄣˋ,詞性:作謂語;指可將拒捕的人當場打死,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後漢書·劉盆子傳》:“諸卿皆老傭也。今日設君臣之禮,反更殽亂,兒戲尚不如此,皆可格殺。”,基本解釋:格:打;格殺:打死;不論:不論罪。指把拒捕、行兇或違反禁令的人當場打死而不以殺人論罪。,例句:《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了漢初劉邦和項羽的爭霸故事。項羽大軍攻入咸陽,劉邦隻身逃亡,被項羽追殺至河北境內,幾乎無法逃脫。這時劉邦的臣子曹參提議稱帝,劉邦聽聞後立即執行,成為漢高祖。可見在危急關頭,格殺不論,劉邦權衡利弊,果斷採取行動,最終逆境翻盤。
拼音 gé shā bù lùn
注音 ㄍㄜˊ ㄕㄚ ㄅㄨˋ ㄌㄨㄣˋ
詞性 作謂語;指可將拒捕的人當場打死
英文 capture and summarily execute
年代 古代成語
解釋 格:打;格殺:打死;不論:不論罪。指把拒捕、行兇或違反禁令的人當場打死而不以殺人論罪。
出處 《後漢書·劉盆子傳》:“諸卿皆老傭也。今日設君臣之禮,反更殽亂,兒戲尚不如此,皆可格殺。”
例句 《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了漢初劉邦和項羽的爭霸故事。項羽大軍攻入咸陽,劉邦隻身逃亡,被項羽追殺至河北境內,幾乎無法逃脫。這時劉邦的臣子曹參提議稱帝,劉邦聽聞後立即執行,成為漢高祖。可見在危急關頭,格殺不論,劉邦權衡利弊,果斷採取行動,最終逆境翻盤。
補充糾錯
上一個成語: 格古通今
下一個成語: 格殺弗論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充糾錯
  • 論辯風生議論辯駁,極生動而又風趣。
  • 論長道短議論別人的是非好壞。
  • 論長說短議論別人的是非好壞。
  • 論道經邦研究治國之道,以經營治理國家。
  • 論德使能選拔有道德的人和使用有才能的人。論,通“掄”。
  • 論短道長議論別人的是非好壞。同“論長說短”。
  • 論甘忌辛說到甘甜的就忌諱辛辣的。比喻有所好而偏執。
  • 論高寡合言論高超,投合者少。
  • 論功封賞論:按照。按功勞的大小給於獎賞。
  • 論功受賞評定功勞,接受賞賜。
  • 論功行封評定功勞之大小給予封賞。
  • 論功行賞論:按照。按功勞的大小給於獎賞。
  • 論黃數白①指任意評論是非好壞。②點了黃金又數白銀。極言財富之多。
  • 論黃數黑數:數落,批評。背後亂加評論,肆意誹謗別人。
  • 論今說古從今到古無所不談,無不評論。
  • 論列是非論:評論;列:列舉。羅列事實,評論是非。
  • 論千論萬指成千上萬,數量極多。
  • 論世知人猶言知人論世。指了解一個人並研究他所處的時代。亦泛指鑑別人物,評論世事。
  • 論心定罪根據犯罪人的動機和情節來判定其罪行。
  • 論議風生談論得極其生動而又風趣。
  • 論資排輩論:根據;資:資歷,資格;輩:大小或前後順序。根據資歷深淺、輩份的大小決定級別、待遇的高低。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充糾錯
  • 格不相入猶言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協調,不相容。
  • 格高意遠指文章的格調高雅,含意深遠。
  • 格格不入格格:阻礙,隔閡。形容彼此不協調,不相容。
  • 格古通今窮究古代,通曉當代。指學富識廣。
  • 格殺不論格:打;格殺:打死;不論:不論罪。指把拒捕、行兇或違反禁令的人當場打死而不以殺人論罪。
  • 格殺弗論指把拒捕、行兇或違反禁令的人當場打死而不以殺人論罪。同“格殺勿論”。
  • 格殺無論指把拒捕、行兇或違反禁令的人當場打死而不以殺人論罪。同“格殺勿論”。
  • 格殺勿論格:打;格殺:打死;勿論:不論罪。指把拒捕、行兇或違反禁令的人當場打死而不以殺人論罪。
  • 格物窮理窮究事物的道理。
  • 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窮究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知識。
  • 格於成例為傳統的慣例所限制。表示不能達到目的。
  • 格格不納指難以接受。
  • 格格不吐指有所格礙,不能盡情論述。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