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焚林而田,竭澤而漁

fén lín ér tián,jié zé ér yú
Burning forest and fishing
“焚林而田,竭澤而漁”的成語拼音為:fén lín ér tián,jié zé ér yú,注音:ㄈㄣˊ ㄌㄧㄣˊ ㄦˊ ㄊㄧㄢˊ,ㄐㄧㄝ ˊ ㄗㄜˊ ㄦˊ ㄩˊ,詞性:作賓語、分句;可分開使用,年代:古代成語,出處:漢·劉安《淮南子·本經訓》:“鑽燧取火,構木為臺,焚林而田,竭澤而漁。”,基本解釋:竭:使……乾涸;漁:打魚。燒燬森林捕捉野獸,排幹湖水去捕捉魚。比喻只顧眼前的利益,無止境地索取而不留餘地。,例句:戰國·楚·屈原《離騷》:“橫絕四海而桀兮,孰能可與言兮,背眾人而自專兮,善賦閨秀而媚於時兮,然後歸乎其惡,責其妻以高陽之辭。”
拼音 fén lín ér tián,jié zé ér yú
注音 ㄈㄣˊ ㄌㄧㄣˊ ㄦˊ ㄊㄧㄢˊ,ㄐㄧㄝ ˊ ㄗㄜˊ ㄦˊ ㄩˊ
詞性 作賓語、分句;可分開使用
英文 Burning forest and fishing
年代 古代成語
解釋 竭:使……乾涸;漁:打魚。燒燬森林捕捉野獸,排幹湖水去捕捉魚。比喻只顧眼前的利益,無止境地索取而不留餘地。
出處 漢·劉安《淮南子·本經訓》:“鑽燧取火,構木為臺,焚林而田,竭澤而漁。”
例句 戰國·楚·屈原《離騷》:“橫絕四海而桀兮,孰能可與言兮,背眾人而自專兮,善賦閨秀而媚於時兮,然後歸乎其惡,責其妻以高陽之辭。”
補充糾錯
上一個成語: 焚林而田
下一個成語: 焚林而畋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充糾錯
  • 漁奪侵牟漁奪:掠奪;侵牟:侵奪。指掠奪、榨取百姓財物。
  • 漁海樵山入海打魚,上山砍柴。借指隱居生活。
  • 漁人得利趁著雙方爭執不下而從中得到好處。
  • 漁人之利漁人:比喻第三者。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佔了便宜。
  • 漁翁得利趁著雙方爭執不下而從中得到好處。同“漁人得利”。
  • 漁翁之利猶言漁人之利。
  • 漁陽鞞鼓指公元755年安祿山於漁陽舉兵叛唐事。鞞鼓,騎兵用的小鼓。後亦用為外族侵略之典。
  • 漁陽鼙鼓漁陽:地名,現河北省薊縣,唐時安祿山駐軍在此;鼙鼓:古代軍中用的小鼓。漁陽郡響起了戰鼓。指有戰事發生。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充糾錯
  • 焚巢蕩穴比喻徹底摧毀。
  • 焚巢搗穴比喻徹底摧毀。
  • 焚典坑儒焚燬典籍,坑殺書生。同“焚書坑儒”。
  • 焚符破璽燒燬信符,打碎印章。
  • 焚膏繼晷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光。點上油燈,接續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
  • 焚骨揚灰燒掉屍骨,揚棄骨灰。形容非常仇視。
  • 焚枯食淡烤乾魚,食薄味。形容生活清苦。
  • 焚林而獵焚燒樹木林,獵取禽獸。比喻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久打算。
  • 焚林而狩比喻取之不留餘地,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
  • 焚林而田燒燬樹林以獵取野獸。比喻取之不留餘地,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
  • 焚林而田,竭澤而漁竭:使……乾涸;漁:打魚。燒燬森林捕捉野獸,排幹湖水去捕捉魚。比喻只顧眼前的利益,無止境地索取而不留餘地。
  • 焚林而畋比喻取之不留餘地,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
  • 焚林竭澤焚林而田,竭澤而漁。比喻只圖眼前利益。
  • 焚琴鬻鶴猶焚琴煮鶴。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 焚琴煮鶴把琴當柴燒,把鶴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 焚屍揚灰形容非常仇視。同“焚骨揚灰”。
  • 焚書坑儒焚:燒;坑:把人活埋;儒:指書生。焚燬典籍,坑殺書生。
  • 焚藪而田藪,林藪。比喻取之不留餘地,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
  • 焚香頂禮猶焚香禮拜。
  • 焚香禮拜焚香:點燃香火。禮拜:向尊敬的人或神靈行禮跪拜。燒香跪拜,以表尊敬服從之意。
  • 焚香膜拜燒香跪拜,以表尊敬服從之意。同“焚香禮拜”。
  • 焚香掃地形容清幽的隱居生活。
  • 焚舟破釜釜:古代用的鍋。燒掉船隻打破鍋。比喻堅決不能動搖的決心。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