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然無存
dàng rán wú cún
all gone
“蕩然無存”的成語拼音為:dàng rán wú cún,注音:ㄉㄤˋ ㄖㄢˊ ㄨˊ ㄘㄨㄣˊ,詞性:偏正式;作謂語;含貶義,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南朝·梁·任昉《為梁武帝集墳籍令》:“近災起柏梁,遂延渠閣,青編素簡,一同煨盡,湘囊綖帙,蕩然無存。”,基本解釋:蕩然:完全空無。形容東西完全失去,一點沒有留下。,例句:使民國政制,~,澔澔新邦,懸為虛器。★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五十九回
拼音 |
dàng rán wú cún |
注音 |
ㄉㄤˋ ㄖㄢˊ ㄨˊ ㄘㄨㄣˊ |
詞性 |
偏正式;作謂語;含貶義 |
英文 |
all gone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蕩然:完全空無。形容東西完全失去,一點沒有留下。 |
出處 |
南朝·梁·任昉《為梁武帝集墳籍令》:“近災起柏梁,遂延渠閣,青編素簡,一同煨盡,湘囊綖帙,蕩然無存。” |
例句 |
使民國政制,~,澔澔新邦,懸為虛器。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五十九回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