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膽寒發豎

dǎn hán fā shù
Shiver and shiver
“膽寒發豎”的成語拼音為:dǎn hán fā shù,注音:ㄉㄢˇ ㄏㄢˊ ㄈㄚˋ ㄕㄨˋ,詞性:作謂語、狀語;用於害怕,年代:古代成語,出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惡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聞者靡不膽寒發豎,永為子孫之戒。”,基本解釋:形容恐怖之極。,例句:唐代杜牧《秋夜將曉出籬門遠望有感》詩中有句:“鬼火猶未熄,人聲即蕭疏,但聞樓閣鷺膽寒,時聞林下鹿發豎。”意為在秋夜將曉時,樓閣上的鷺鳥因為感到恐懼而害怕,而林中的鹿也因為害怕而耳朵豎立起來。
拼音 dǎn hán fā shù
注音 ㄉㄢˇ ㄏㄢˊ ㄈㄚˋ ㄕㄨˋ
詞性 作謂語、狀語;用於害怕
英文 Shiver and shiver
年代 古代成語
解釋 形容恐怖之極。
出處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惡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聞者靡不膽寒發豎,永為子孫之戒。”
例句 唐代杜牧《秋夜將曉出籬門遠望有感》詩中有句:“鬼火猶未熄,人聲即蕭疏,但聞樓閣鷺膽寒,時聞林下鹿發豎。”意為在秋夜將曉時,樓閣上的鷺鳥因為感到恐懼而害怕,而林中的鹿也因為害怕而耳朵豎立起來。
補充糾錯
上一個成語: 膽大於身
下一個成語: 膽裂魂飛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充糾錯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充糾錯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