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敗寇
chéng wáng bài kòu
losers are always in the wrong
“成王敗寇”的成語拼音為:chéng wáng bài kòu,注音:ㄔㄥˊ ㄨㄤˊ ㄅㄞˋ ㄎㄡˋ,詞性:作賓語、定語;用於人,年代:近代成語,出處:柳亞子《題戰史》詩:“成王敗寇漫相呼,直筆何人縱董狐。”,基本解釋:舊指在爭奪政權鬥爭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稱帝稱王;失敗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稱為寇賊。含有成功者權勢在手,無人敢責難,失敗者卻有口難辯的意思。,例句:戰國時期,齊國和楚國常常在戰爭中交鋒,齊國稱為成王,楚國則被稱為敗寇。這個成語用來形容戰爭中勝利者可以稱為"成王",而失敗者則只能被稱為"敗寇"。
拼音 |
chéng wáng bài kòu |
注音 |
ㄔㄥˊ ㄨㄤˊ ㄅㄞˋ ㄎㄡˋ |
詞性 |
作賓語、定語;用於人 |
英文 |
losers are always in the wrong |
年代 |
近代成語 |
解釋 |
舊指在爭奪政權鬥爭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稱帝稱王;失敗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稱為寇賊。含有成功者權勢在手,無人敢責難,失敗者卻有口難辯的意思。 |
出處 |
柳亞子《題<太平天國>戰史》詩:“成王敗寇漫相呼,直筆何人縱董狐。” |
例句 |
戰國時期,齊國和楚國常常在戰爭中交鋒,齊國稱為成王,楚國則被稱為敗寇。這個成語用來形容戰爭中勝利者可以稱為"成王",而失敗者則只能被稱為"敗寇"。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