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鋤異己
zhū chú yì jǐ
wipe out dissenters
“誅鋤異己”的成語拼音為:zhū chú yì jǐ,注音:ㄓㄨ ㄔㄨˊ ㄧˋ ㄐㄧˇ,詞性:動賓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年代:古代成語,出處:《梁書·止足·陶季直傳》:“齊武帝崩,明帝作相,誅鋤異己,季直不能阿意,明帝頗忌之,乃出為輔國長史、北海太守。”,基本解釋:誅:殺;鋤:剷除。指消滅和清除在政治上反對自己或與自己意見不合的人。,例句:而鎮壓人民的反對,竟不惜採用最卑劣無恥的手段來~。(郭沫若《悼聞一多》)
拼音 |
zhū chú yì jǐ |
注音 |
ㄓㄨ ㄔㄨˊ ㄧˋ ㄐㄧˇ |
詞性 |
動賓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
英文 |
wipe out dissenters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誅:殺;鋤:剷除。指消滅和清除在政治上反對自己或與自己意見不合的人。 |
出處 |
《梁書·止足·陶季直傳》:“齊武帝崩,明帝作相,誅鋤異己,季直不能阿意,明帝頗忌之,乃出為輔國長史、北海太守。” |
例句 |
而鎮壓人民的反對,竟不惜採用最卑劣無恥的手段來~。(郭沫若《悼聞一多》)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