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之死地而後生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Stay dead and survive
“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成語拼音為: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注音:ㄓˋ ㄓ ㄙˇ ㄉㄧˋ ㄦˊ ㄏㄡˋ ㄕㄥ,詞性:複句式;作賓語、定語、分句;含褒義,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孫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基本解釋:原指作戰把軍隊佈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死的境地,兵士就會奮勇前進,殺敵取勝。後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例句:《紅樓夢》第四十四回:“學士在天,原是真譽納福,也亦置之死地而後生。”
拼音 |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
注音 |
ㄓˋ ㄓ ㄙˇ ㄉㄧˋ ㄦˊ ㄏㄡˋ ㄕㄥ |
詞性 |
複句式;作賓語、定語、分句;含褒義 |
英文 |
Stay dead and survive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原指作戰把軍隊佈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死的境地,兵士就會奮勇前進,殺敵取勝。後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
出處 |
《孫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
例句 |
《紅樓夢》第四十四回:“學士在天,原是真譽納福,也亦置之死地而後生。” |
補充糾錯